春风消冰失瑶玉,我本无身安有触。
羊生得妇如得风,握手一笑未为辱。
先生室中无天游,佩环何处鸣风瓯。
随魔未必皆魔女,但与分灯遣归去。
胡为写真传世人,更要维摩一转语。
丹元茅茨只三间,太极老人时往还。
检点凡心早除拂,方平神鞭常使物。

我们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子由所传《秦湘二女图》的次韵之作。苏轼通过自己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于这幅画作的感受和看法。

我们对诗歌进行逐句解释:

  1. 春风消冰失瑶玉,我本无身安有触。
  • “春风消冰”形容春风融化了冰冻的土地,使冰雪消融。
  • “我本无身”表示苏轼认为自己并没有身体(可能指的是他的身体被疾病困扰)。
  • “安有触”意为没有接触。
  • 整句诗表达的是苏轼在春日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但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身体状态无法与之共鸣。
  1. 羊生得妇如得风,握手一笑未为辱。
  • “羊生得妇”比喻得到一个贤惠的妻子,如同获得了清风一样舒适。
  • “握手一笑”表示夫妻之间亲密无间的互动。
  • “未为辱”意味着这种亲密无间的状态并不觉得有什么耻辱。
  • 这句诗赞美了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生活的向往。
  1. 先生室中无天游,佩环何处鸣风瓯。
  • “先生室中”指的是苏轼的书房或居室。
  • “无天游”形容室内环境清幽,没有外界纷扰。
  • “佩环何处鸣风瓯”意指室内没有风铃声,可能是因为风铃在风中摇曳发出的声音已经消失。
  • 这句诗反映了苏轼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的排斥。
  1. 随魔未必皆魔女,但与分灯遣归去。
  • “随魔”可能是指跟随某种诱惑或诱惑的事物。
  • “未必皆魔女”表示并非所有的女性都如魔女般邪恶。
  • “但与分灯遣归去”意味着与其被这些诱惑所吸引,不如放下它们,回归正途。
  • 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对于正确价值观的追求,以及对于诱惑的抗拒。
  1. 胡为写真传世人,更要维摩一转语。
  • “胡为写真”意为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画像传世。
  • “维摩一转语”指的是佛教中的一句名言或教诲。
  • 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对于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念,认为艺术应该超越表象,传达更深刻的内涵。
  1. 丹元茅茨只三间,太极老人时往还。
  • “丹元”指的是道家修炼的内丹功夫。
  • “茅茨”即茅草屋顶的房子。
  • “太极老人”指道家的养生长寿之道。
  • “时往还”意味着经常往来于其中。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生活方式的向往。
  1. 检点凡心早除拂,方平神鞭常使物。
  • “检点凡心”意味着反省自己的内心欲望。
  • “方平神鞭”可能是指道家的法器,用来驱使万物。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清净心灵、超脱世俗的欲望,以及对道家修行方法的认同。

最后附上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子由所传《秦湘二女图》的次韵之作,通过描绘画中人物的形象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思想的理解。诗人巧妙地运用诗词形式,将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