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焚大槐,蓄油灾武库。
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
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
郁攸火山烈,觱沸汤泉注。
岂惟渴兽骇,坐使痴儿怖。
安能长鱼鳖,仅可燖狐兔。
山中惟木客,户外时芒屦。
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解析】

“积水焚大槐,蓄油灾武库。”积水焚烧了巨大的槐树,积聚的油料灾害了武器库。“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令人惊恐的是丞相的井水,使人怀疑的是将军布的泉水。“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郁攸火山烈,觱沸汤泉注。”“自怜”句说自己因视力和听力有限而无法了解事物真相;“未测”两句写火山的猛烈和汤泉的沸腾,都难以测量。“岂惟渴兽骇,坐使痴儿怖。”“岂惟”两句说:岂只是使饥饿的野兽受到惊吓,还使愚笨的人感到害怕。“安能长鱼鳖,仅可燖狐兔。”哪能够养育长着鳞片的鱼鳖,只能烹煮狐狸兔子。这四句是说作者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但皇帝却并不信任他,甚至用酷刑来折磨他。“山中惟木客,户外时芒屦。”“唯”句写自己隐居山林之中,只有树木做伴,“芒屦”指穿草鞋。“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虽”句写作者虽然不能像其他贵族一样享受温泉洗澡的待遇,但是没有遭受到国家灭亡的耻辱。

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当时李白因被流放夜郎遇赦返回,路过巫山,写了《咏太白山中高岩临江诸峰》和此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答案】

译文:

我住在山中只靠树木为伴,出门常常穿着草鞋行走,虽无倾城之乐沐浴温泉,也未遭受到国家的覆灭之祸。

赏析:

首联“积水焚大槐,蓄油灾武库”,“积水”与“蓄油”互文见义,意谓池水积得太多了,就像把大树烧成灰烬一样,储存的油脂也太多,以致危害到兵器库。这是比喻,也是写实。诗人在这句中使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汉书·霍光传》中所说的“火燔其宫,延及百宫”“积薪之下,寝庙皆然”,另一则是《战国策·赵策四》中的“胡膏田膏,一夕而腐”。诗人运用这两个典故,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朝廷政治腐败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强调自己的清正清廉和无辜受害。

颔联“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公子从郑返,郑亦复献酒,公子将醉,乃置车马与其徒隶俱逃至梁,见惠王曰:‘今王穷困急,而归臣兄弟,而不信臣邪?’王曰:‘寡人不肖甚,又乏德,不能早用卿。’公子于是留傅王。王以为世子,卒立为王。”这里说的“惊然”就是“惊骇”的意思;“疑浣”指的是“疑惧”的意思。诗人在这里使用这个典故,是在讽刺当时的统治者无能和昏聩。他们不仅不能及时醒悟,反而对忠良之臣加以猜忌和迫害。

颈联“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郁攸火山烈,觱沸汤泉注”。“自怜”两句是说:我可怜自己耳目闭塞不通达,无法了解世间的事情真相。“郁攸”三句是说:火山爆发猛烈,沸水奔腾不止。《楚辞·天问》中有“汤汤洪水方割裂”的句子,这里用来形容火山的爆发;“觱沸”是形容热水翻滚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火山爆发猛烈,沸水奔腾不止,真是不可测度啊!

尾联“岂惟渴兽骇,坐使痴儿怖。”“岂惟”两句是说:不仅仅是使饿虎受惊,更是使得愚蠢的人惊恐害怕。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愤慨之情。他认为这样的统治者不但残暴、专横,而且还愚蠢无知。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朝政腐败的愤慨不平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