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蓄百毒,救彼跛与盲。
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
区区效一溉,岂能济含生。
力恶不己出,时哉非汝争。

闲居蓄百毒,救彼跛与盲。

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

区区效一溉,岂能济含生。

力恶不己出,时哉非汝争。

【注释】

  1. 百毒:各种毒药。
  2. 跛:腿瘸。
  3. 盲:眼瞎。
  4. 陶穴:窑洞,窑洞的口是圆形的,像窑一样。
  5. 暴骨横:指尸首横陈,暴露野外。
  6. 区区:谦词,表示自己微不足道。
  7. 溉:灌溉。
  8. 时哉:时机啊。
  9. 非:不是。
    【赏析】
    此诗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为蓝本,抒发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闲居蓄百毒,救彼跛与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看来,隐居生活就像是百毒之中的一种,虽然充满了危险和困难,但是能够救治那些身有残疾或者双目失明的人,使他们重获新生。这种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了一个陶穴作为自己的住所。陶穴的形状如同一个圆形的窑洞,四周环绕着山峦和溪流,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那些暴骨横陈的尸体,则是诗人隐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这些尸体的存在,让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残酷。
    “区区效一溉(ɡài),岂能济含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看法。诗人认为,尽管隐居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但是它并不能完全解决生活中的困苦和问题。就像一个人只能灌溉一小部分田地一样,一个人的隐居生活也无法拯救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局限性的认识。
    “力恶不己出,时哉非汝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和时机的看法。诗人认为,每个人的力量有限,无法改变一切。同时,他也认识到了时机的重要性,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诗人通过这两个观点,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和时机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的途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