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士李八百,穴居吴山阴。
默坐但形语,从者纷如林。
其后有李宽,鸡鹄非同音。
口耳固多伪,识真要在心。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和陶:即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

读《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学专著,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古代的民族、物产、药物、矿产、祭祀等各方面的内容。

蜀士李八百:蜀地的读书人李八百,隐居在吴郡山阴(今江苏苏州西南)。

穴居吴山阴:李八百居住的地方是山洞,位于吴县的山阴。

默坐但形语:静心默坐,口不言而心已说。

从者纷如林:追随他的门徒像树林一样。形容弟子众多。

其后有李宽,鸡鹄非同音:后来有一个叫李宽的人,他养的公鸡和鹅叫声不同。“鸡”与“鹄”虽然都是名词,但它们发音是不同的。“同音”指相同的声音。

口耳固多伪:口头上的话和耳朵听到的话往往有很多虚假之处。

识真要在心:“识”意为识别,“真”指真实,“要在心”意思是认识事物的真实情况,要用心去体会。

赏析:

首联写自己静坐不语,却能通过语言来表现内心所思。颔联写自己虚静自守,不随俗浮沉,门徒众多。颈联写自己虚心求教,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尾联写自己识破世俗之虚伪,只有真诚才能获得知识。全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人生态度以及高洁的人格修养。

【答案】

和陶读《山海经》

唐人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

读《山海经》

《山海经》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学专著,内容广博。《山海经》里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古人的物产、民族、药草、矿藏、宗教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蜀士李八百

李八百是唐朝四川一带的学者。他在吴州隐居,以研究《山海经》为生。

穴居吴山阴

吴地,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默坐但形语

默坐在洞中,不说话,但心中自有千言万语。

从者纷如林

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很多,好像树林一样。

其后有李宽

李宽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的《政道论》、《礼记》等著作都十分有名。

鸡鹄非同音

公鸡和鹅的叫声不同,所以用“鸡”和“鹄”来比喻不同的事情或不同的东西,不能混为一谈。

口耳固多伪

口头上的言语和耳朵听到的言语大多是假的。

识真要在心

真正的知识需要靠内心的体悟,不是靠眼睛看的和耳朵听的。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苏州时所作。诗人通过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出一种超然世外、清心寡欲的思想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