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
不记犊鼻时,涤器混佣保。
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
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
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
馀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
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
不记犊鼻时,涤器混佣保。
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
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
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
馀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
【注释】:
- 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著名文学家,曾为汉武帝的侍从。
- 嗤鄙:嘲笑鄙视。
- 蜀父老:指居住在蜀地的父老乡亲。
- 犊鼻:即犊鼻裈(dú qián kūn),古代的一种劳动服装,用牛皮制成,形似牛鼻,因而得名。
- 佣保:雇工、帮工。
- 汲:汲水,取水。
- 著书:编写书籍。
- 渴肺灰土燥:形容写作时心急如焚,以至于口干舌燥。
- 琴台:古迹,相传为春秋时期琴师师旷的演奏处。
- 皎皎:光明明亮的样子。此处形容自己内心的清明与正直。
- 归不早:指归隐太迟,未能及时归乡隐居。
- 余生:剩余的生命或年华。
- 可与君平道:意指能够和严光一样清高自守,不受世俗名利所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山林生活的诗。全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不屑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相如偶一官”,以司马相如自比,暗示自己虽得一官职,却不如古人那般淡泊名利,对世俗不屑一顾。
次句“嗤鄙蜀父老”,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愤世嫉俗之情,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权贵们。
接下来两句“不记犊鼻时,涤器混佣保”,回忆了过去在农家劳动的日子,与工人们一起劳作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接下来的四句“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则展现了作者在创作时的艰辛和孤独,心急如焚却又无法摆脱世俗的压力,只能借酒消愁。
结尾两句“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则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归隐生活的期许。琴台上或许还留有曾经的遗魄,而我为何不能早早归隐呢?
最后两句“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表达的是作者希望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传递给朋友,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和高尚品质。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深沉真挚,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