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
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歌诗宁择,请饮《相鼠》。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龙山补亡,并引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
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歌诗宁择,请饮《相鼠》。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解析:
- “龙山补亡,并引”:这句可能指的是一种文学创作或历史记载的方式,通过引用和对照古代典籍来补充和完善当前的内容或观点。同时,“并引”也暗示了与其他文献或材料的并列和关联。
-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这里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君子形象,他们遵守常规,保持简朴的生活态度。”蹈常履素”是形容行为规范、不越雷池一步。
-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这句话表达的是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风和雨),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这里的“度”指的可能是某种标准或法则。
-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散发箕裾”是一种古代文人墨客常见的装束,象征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这里比喻即使遭遇挫折或困难,也能泰然处之,因为天性坚韧,无所畏惧。
-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进一步强调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内在自由的精神境界。
-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以至于连帽子这样的外在装饰也不再重要。
-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这两句借用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生应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应强求。
- “飘然随风,非去非取。”:再次强调了一种随遇而安,不强求的生活态度,既不排斥也不依赖。
-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用“我冠明月”比喻清高纯洁,“佩服宝璐”则是指尊重贤能之士。
-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不刻意修饰自己,而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
- “歌诗宁择,请饮《相鼠》.”:选择诗歌来吟唱,可能是为了抒发情感或寄托志向。“请饮《相鼠》”,则可能意味着以诗歌作为媒介来表达对某种行为的批判或讽刺。
-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最后一句是对那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人进行惩罚,让他们退出社会或生活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君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即遵循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不受世俗纷扰所累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诗意。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个人行为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超然物外、洒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不失现实生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崇尚道德品质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