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三更夜,虫声四壁秋。
雨阶疏滴滴,风幔飒悠悠。
朋友新凋丧,湖山旧钓游。
平生匡复志,老去未能休。

【注释】

秋夜:秋天夜晚。

灯影:灯火摇曳的影子。

三更:古代用一夜之分为五更,三更为半夜时分。

虫声:指蟋蟀的鸣叫声。

四壁:四面墙壁。

雨阶:雨水洒落在地上形成的台阶。

疏滴滴:声音稀疏而连续不断。

风幔飒悠悠:风吹动窗帘的声音。

朋友: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友人。

凋丧:死亡,衰败。

湖山:泛指美丽的山水风景。

钓游:钓鱼游玩。

匡复:振兴,复兴。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寓四川成都所作。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时年杜甫已五十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灯影三更夜,虫声四壁秋”,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首句“灯影”二字,不仅说明夜已深了,而且点出室内的灯光,烘托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三更”二字,既表明时间之晚,又暗示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暗含着诗人的身世之感;“虫声”二字,则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秋夜图。颔联“雨阶疏滴滴,风幔飒悠悠”,进一步描绘了夜雨打湿台阶的情景:雨珠滴落台阶上,发出淅沥之声;微风拂动窗帘,发出飒飒之音。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夜深人静时雨打风拂的自然景象,而且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颈联“朋友新凋丧,湖山旧钓游”,诗人回忆起过去和朋友一起在湖山上钓鱼游玩的快乐时光;而今却只能独自垂钓。这一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之情,而且还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尾联“平生匡复志,老去未能休”,诗人回顾了自己一生的抱负和志向:希望能够恢复国家的安定和繁荣。然而,如今年事已高,虽然仍怀有这种愿望和抱负,但却没有实现的机会和可能。尾联中的“匡复志”和“未能休”两个关键词语,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此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忆和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