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孤无食,诗书卒致身。
佩琴重化蜀,衣锦却归鄞。
不废先君养,难忘旧日贫。
公卿如匹士,伯父更何人。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草堂时期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草堂周围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 诗句解析

  • “杵臼孤无食”:描述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依靠简陋的工具维持生计。

  • “诗书卒致身”:表达了通过读书和勤奋学习,最终获得了成功和地位。

  • “佩琴重化蜀”:指佩戴着琴,重新回到四川,可能意味着对故乡的怀念或对故土的思念。

  • “衣锦却归鄞”:虽然身着华丽的衣服,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宁波。

  • “不废先君养”: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不忘照顾和孝敬先祖。

  • “难忘旧日贫”:无法忘记过去贫穷的日子,这反映了诗人的深刻反思和对过去的怀念。

  • “公卿如匹士”:公卿如同普通百姓一般,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和财富的淡然看待。

  • “伯父更何人”:伯父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少见了,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世事的感慨。

  • 译文赏析

  • 此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从“杵臼孤无食”到“衣锦却归鄞”,诗歌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由贫困到富有的转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追求与精神价值的反思。

  • 诗中多次出现的“公卿”和“伯父”,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淡然和对普通人的尊重,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 结尾两句“不废先君养,难忘旧日贫。公卿如匹士,伯父更何人”,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感恩和怀念,也揭示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变化,都不应忘记曾经的苦难和简朴。

此诗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