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试黄昏上古汤,社中今得沈东阳。
素衣肯为缁尘染,秀句殊增灌顶凉。
不惜联翩过旧隐,也欣滂沛洗炎光。
预知定得惊人语,约略眉间喜气黄。

注释:

  1. 次韵仲归喜雨有肯顾之意:次韵,指跟原作唱和的诗。仲归,即苏轼的朋友张仲武,字子野。肯顾,意为愿意照顾。
  2. 愿试黄昏上古汤,社中今得沈东阳:古汤,指的是古代的贤人,这里用来比喻仲武。社中,指的是古代祭祀的土地神或五谷神的地方,现在则是指张仲武。沈东阳,指的是北宋名臣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
  3. 素衣肯为缁尘染,秀句殊增灌顶凉:素衣,指的是洁白的衣服。缁尘,指的是黑色的尘土。秀句,指的是优美的诗句。灌顶凉,指的是佛法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沐浴来净化心灵。
  4. 不惜联翩过旧隐,也欣滂沛洗炎光:联翩,指的是连续不断。旧隐,指的是旧时的隐居之地。炎光,指的是炎热的光芒。
  5. 预知定得惊人语,约略眉间喜气黄:预知,指的是预见。惊人语,指的是令人惊叹的话语。约略,指的是大概。眉间喜气黄,指的是眉毛之间流露出的喜悦之色。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得知好友张仲武喜雨的消息后,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仲武的赞颂和对喜雨的喜悦之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诗的前两句“愿试黄昏上古汤,社中今得沈东阳”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代的贤人与现代的张仲武相提并论,既赞美了张仲武的品质,又表达了对仲武的敬仰之情。接着,“素衣肯为缁尘染,秀句殊增灌顶凉”两句,则是从侧面赞美张仲武的才华横溢,他的诗句如同佛法修行中的灌顶般,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诗的后半部分“不惜联翩过旧隐,也欣滂沛洗炎光”,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张仲武喜悦之情的共鸣。诗人不仅自己愿意跟随他走过旧时隐居之地,更期待着能够一起享受滂沛大雨带来的清凉。
    诗的结尾“预知定得惊人语,约略眉间喜气黄”两句,既是对张仲武话语的期待,也是对其眉间喜气黄的赞赏。诗人相信,张仲武一定会说出令人惊叹的话语,他的眉宇间流露出的喜悦之色,更是让人感到欣慰和愉悦。
    这首诗通过赞美张仲武的人品和才华,以及表达自己对于喜雨的喜悦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景色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