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端真敌万人军,蔬笋能空粉黛群。
机幕昼闲仍吊古,不胜东閤好郎君。

在古代文学中,金陵(今南京)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不仅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更是无数诗人挥洒才情的舞台。苏泂的《金陵杂兴二百首》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金陵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深刻感受,也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接下来将结合原文进行深入解析:

诗篇开篇便用“毫端真敌万人军”形容自己的书法技艺高超,仿佛能与众多武将一较高下,这既是对自己才华的一种自信表达,也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极高评价。接着,“蔬笋能空粉黛群”一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即在繁华的市集之中,青菜和竹笋也能吸引众多行人驻足观赏,其色彩之鲜明、吸引力之大可见一斑。这不仅是对金陵市场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赞美。

紧接着,“机幕昼闲仍吊古”表达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情感。在白天闲暇之时,依旧不忘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事件进行缅怀与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虽然略显突兀,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对过去的尊重与怀念是一种普遍的人文情怀。此外,这句中的“机幕”一词,既指天幕,又可能隐喻历史的广袤无边,暗示着对过往岁月的深刻体悟。

“不胜东閤好郎君”则直接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东晋名士王导。王导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以宽厚待人、善于调和各方关系著称。此句中的“东閤”,可能是指王导所居之地,或是泛指当时的某个重要场所。通过对王导的喜爱与推崇,诗篇传递了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期待和向往。

《金陵杂兴二百首》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宋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和精神启迪。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领悟这首传世之作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