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鸡将梦出华胥,起看新霜积槁梧。
迟顷日高霜作水,可怜黄叶半边无。
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晓鸡将梦出华胥”一句,描述了清晨时分,鸡鸣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起看新霜积槁梧”,表达了诗人早起时看到霜已覆盖了枯梧树的景象,这里的“梧”指的是梧桐树,梧桐树在冬季会结霜,所以霜的积累也是对冬季的一种象征。
“迟顷日高霜作水,可怜黄叶半边无”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太阳升起后,霜开始融化,形成小溪流淌,而剩下的一半树叶仍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这句中的“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句翻译:
- 晓鸡将梦出华胥
- 译文:晨曦中,鸡鸣声响彻,仿佛将我从梦中叫醒。
- 注释:华胥,传说中的理想之地,这里借指梦境或幻想。
- 起看新霜积槁梧
- 译文:我起床时看到新降的霜正覆盖着枯萎的梧桐。
- 注释:新霜,即新降的霜,喻指冬天;槁梧,枯萎的梧桐树。
- 迟顷日高霜作水,可怜黄叶半边无
- 译文:不久之后,当阳光升高,霜水开始流淌,但只有黄叶的一半保持了秋天的色彩。
- 注释:迟顷,不久之后;作水,形成水流;黄叶,指秋天的叶子;半边无,意指只剩下一半叶子依然保持着秋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鸡鸣声打破夜的宁静,诗人起身看到新的霜已覆盖枯萎的梧桐。然后,随着阳光的升高,霜水开始流动,但只有黄叶的一半还保持着秋天的颜色。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四季更替规律的敏感观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