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世界多金宝,试觅一闲何处讨。天公忌闲亦惜闲,似欲人人忙里老。
长安道上人如烟,信有阴阳错昏晓。食升衣尺我类渠,玉带金鱼为谁好。
上而公相下百官,鞅掌其身发华皓。出临民庶或愧色,归对妻儿仍热恼。
农商工贾各有役,何况倡优及舆皂。岂如老龚缚屋看青山,赁地于邻甘种稻。
有男肯穫女习纺,布褐藜羹事翁媪。天怜老龚忙为贫,报以一闲非草草。
乃知富贵天不惜,闲处闲人古来少。问龚胡为闲处栖,告以中恬外无扰。
家传古书数万卷,充栋牙签四围绕。兴来拈读拂蠹鱼,兴尽留残听啼鸟。
花阴坐久看日转,叶径行稀任风扫。问闲何味作何说,口不能言心自了。
初从太白得微遇,晚向渊明饱问道。区区拟议已不闲,非作非休此其稍。
我闻如是三叹息,苦恨当年归不早。闲中之味肯见分,亦欲诛茅镜湖小。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唐玄宗晚年的沉湎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导致政治腐败,国势衰微为背景,借古讽今,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并抒发了自己渴望清闲生活的愿望。

首联“纷纷世界多金宝”,总起全诗。这两句是说: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金银财宝,但人们却总是想从中找到一种清闲的生活。“试觅”二字,写出了作者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一种理想境界的艰难。

颔联承上启下,由世态炎凉写到人间百态。“天公忌闲亦惜闲”,是说天地间似乎最忌讳的是人们的清闲生活,但又偏偏珍惜人们清闲的生活。这里运用了一种反语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又表达了自己对于清闲生活的向往。

颈联写长安道上的繁忙景象和作者内心的矛盾。“信有阴阳错昏晓”,是说世上的确存在阴阳交错、昼夜颠倒的情形。“玉带金鱼为谁好”,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富贵生活的厌倦和追求清闲生活的愿望。

尾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岂如老龚缚屋看青山”,用典自指,说自己宁愿住在简陋的小屋中,欣赏青山美景,也不愿过着繁华富贵的生活。而那些达官贵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无法真正享受到清闲自在的生活,反而还要面对种种烦恼和困扰。这种对比使作者更加坚定了要寻找一种清闲生活方式的决心。

最后两句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要心中有所追求和目标,那么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体会到一种难得的快乐和满足。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