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太行道,一步三太息。念厥造化初,春何险此极。
左右无底壑,前后至顽石。高者欲作天明党,深者疑断地血脉。
夜中岩下埋斗杓,日午阴壁风雪号。攀缘有路到绝仞,四望群峰合沓如波涛。
忽至逼侧处,咫尺颠坠恐莫逃。嗟乎古昔未开时,隔绝往来人不思。
淳源一破山岳碎,巧心遂去缘崄巇。崄巇不穷甚可畏,悼此二者亡其宜。
天地不自崄,崄由人为之。彼车摧轮马伤足,中路勿叹勿恸哭。
世上安涂故有焉,孰使汝行此道躯高轩,丧坠不收宜尔然。

【注释】

太行道:指太行山的道路。太行山,在今河北西部、山西中北部与河南西部之间,为我国北方名山之一,地势险峻。

行:行走。一步三太息:形容山路崎岖。太息,叹息。

念:想。造化:指大自然的生成和造化之力。初:指最初的时候。

左右:四周。底壑,深沟。至:极,最。顽石:指山石。

高者:指山之巅。欲作天明党:想成为天空中的星宿。天明,即北斗星。党,星座名。

深者:指山下的深渊。疑断地血脉:指山间峡谷如同大地的血脉被切断了一样。

夜中:夜晚。岩下:山岩之下。埋斗杓:古人以斗杓测日影定时刻。

日午:正午。阴壁:山崖。风雪号:大风呼啸,大雪纷飞。

攀缘:攀援。有路:指有道路可以攀登。到绝仞:到达悬崖峭壁。

四望:四面眺望。群峰:许多山峰。合沓:重叠的样子。波涛:波浪起伏。

逼侧处:陡峭的地方。咫尺:近于一尺的距离。颠坠恐莫逃:几乎要坠落时,不知能否逃脱。

古昔:从前。未开时:没有开辟之时。淳源:清流源头,指太行山上的溪水。

一破:一次崩塌后。山岳碎,山崩石裂。

巧心:巧妙的心思。遂去缘崄巇:就远离险要。崄巇,山间的险阻。

崄(xiǎn)由:险阻是因为人造成的。甚可畏:十分令人害怕。悼:伤悼。

天地不自崄:天地自然没有险阻。崄(xiǎn)由人为之:险阻是由人为造成的。

彼车摧轮马伤足:那辆翻覆的车把车轮都压断了,那匹马也受了重伤。摧轮,压断车轮。伤足,伤了马蹄。

中路勿叹勿恸哭:不要叹息也不要痛哭。

安涂:安全的道路。焉:哪里。孰(shú):谁。使汝行此道躯高轩:谁让你走这条危险的山路而乘坐豪华的车子。丧坠不收宜尔然:如果摔下来就收不起来了。丧坠,摔下来。收,收回。

【赏析】

《太行路》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借写太行山的险恶景色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之情。全诗共八句,前六句描写太行山的险恶,七、八句抒发感慨。

首联“行行太行道,一步三太息”,写登山艰难,步步生畏,表达了诗人面对险峻太行山的畏惧心理;“念厥造化初”,写出了造山运动的伟大,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类破坏自然的痛心疾首之情;“春何险此极”进一步写出了太行山的险峻,春天时节更是危险异常;“左右无底壑”写太行山连绵不绝,左右两侧没有深谷可避;“前后至顽石”写前方和后方都是坚硬的石头,无处藏身。这几句通过描写太行山的险恶景象,表现了诗人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时的无奈和恐惧。

颔联“高者欲作天明党,深者疑断地血脉”,写山顶上的岩石犹如天上的星星,而山脚下的深渊则好似大地的血管被切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太行山的险峻景象;“夜中岩下埋斗杓”写夜晚在山岩下观察星辰,仿佛能看到北斗星;“日午阴壁风雪号”,写烈阳下山壁之上风雪交加的景象;“攀缘有路到绝仞”,说攀上悬崖峭壁可以到达高处;最后两句“四望群峰合沓如波涛”写出了远眺群山连绵起伏,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忽至逼侧处,咫尺颠坠恐莫逃”,写走到太行山的深处,感觉危机四伏,随时都可能坠落,让人惊恐不已。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太行山的险峻和诗人的恐惧心理。

尾联“嗟乎古昔未开时,隔绝往来人不思”,感叹古代太行山尚未开发时,没有人能够想到它的险峻,而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却无法改变现状;“淳源一破山岳碎,巧心遂去缘崄巇”,说清澈的水流一旦被破坏,山岳就会崩塌,而人们的聪明才智也会变得不再有用,因为人们已经忘记了如何避开危险;最后两句“崄巇不穷甚可畏,悼此二者亡其宜。”“崄巇(xiǎn)不穷甚可畏:险峻的情况层出不穷非常可怕;悼此二者亡其宜:哀悼这两种情况,失去了它们才是最好的。”诗人通过感叹太行山的险峻以及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后果,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