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破散万事起,独有篆籀含其真。
周鼓秦山坏已久,下至唐室始有人。
宗臣转注得天法,质虽浑厚气乃振。
人间所存十数处,丰疏异体世共珍。
其中琅邪石泉记,比之他法殊不伦。
铁锁关连玉钩壮,曲处力可持万钧。
复疑蛟虬植爪角,隐入翠壁蟠未伸。
近来欲眼苦不赏,惟有风月时相亲。
紫微仙人谪此守,此地胜绝旧喜闻。
公馀往观领宾从,猎猎画隼摇青春。
远休车骑步泉侧,酌泉爱篆移朝昏。
挥弄潺湲玩点画,情通恍惚疑前身。
作诗缄本远相寄,邀我共赋意甚勤。
昨承见教久阁笔,压以大句尤难文。
高风胜事日倾倒,安得身寄西飞云。

和永叔琅邪山庶子泉阳冰石篆诗:这首诗是苏轼与好友苏辙的和韵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

一气破散万事起,独有篆籀含其真。

周鼓秦山坏已久,下至唐室始有人。

宗臣转注得天法,质虽浑厚气乃振。

人间所存十数处,丰疏异体世共珍。

其中琅邪石泉记,比之他法殊不伦。

铁锁关连玉钩壮,曲处力可持万钧。

复疑蛟虬植爪角,隐入翠壁蟠未伸。

近来欲眼苦不赏,惟有风月时相亲。

紫微仙人谪此守,此地胜绝旧喜闻。

公馀往观领宾从,猎猎画隼摇青春。

远休车骑步泉侧,酌泉爱篆移朝昏。

挥弄潺湲玩点画,情通恍惚疑前身。

作诗缄本远相寄,邀我共赋意甚勤。

昨承见教久阁笔,压以大句尤难文。

高风胜事日倾倒,安得身寄西飞云。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好友苏辙的和韵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诗人在诗中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美好事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联“一气破散万事起,独有篆籀含其真。”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万物都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展开,而只有篆书蕴含着最真实的本质。这里的“篆籀”指的是汉字的篆刻形式,象征着古代的文化和智慧。

颔联“周鼓秦山坏已久,下至唐室始有人。”则通过对比历史变迁来表达诗人的思想。这句诗意味着自从周朝以来,秦始皇修建的泰山就被摧毁了许多,但一直到唐代时期才真正有人关注到这种自然美景。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以及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宗臣转注得天法,质虽浑厚气乃振。”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力量。这里的“宗臣转注”指的是古代的文字传承方式,即通过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字记录来传达信息。而“质虽浑厚”则表示这些文字虽然简单朴实,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力量。

尾联“惟有风月时相亲,紫微仙人谪此守,此地胜绝旧喜闻。”则通过描绘美丽的风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里的“风月”指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紫微仙人”则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认为这里的风景胜过其他地方,值得珍惜和保护。

最后两句“公馀往观领宾从,猎猎画隼摇青春。”则是诗人自己亲身去观赏山水的感受。这里的“画隼”是指画鹰,象征着勇猛和锐利。诗人用这种方式来展示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邀请表示感谢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