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苏子夜晚坐着,发现有老鼠正在咬东西。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用手拍打桌子试图阻止它,但被打断后又重新开始。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让童子拿着蜡烛查看,发现一个空的袋子。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听到一阵声音,像是从袋里传出的。
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说:”哎呀!这是老鼠被关住却无法逃脱的样子啊。”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只有一只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童子惊讶地说:”原来是它正啃东西的时候突然死了,刚才发出的声音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鬼吗?”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然后把它放出来,发现它已经逃跑了,即使是敏捷的人,也无法抓住它。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苏子感叹道:”真是狡猾啊,这只老鼠竟然能利用袋子的坚硬来逃脱。没有食物却仍然要啃咬,用声音来诱骗人们;虽然没有了生命却依然求生,用外形来寻求自由。我听说过人类虽然聪明,却也会被小动物所愚弄。搅动龙来打蛟,登上乌龟来捕麒麟,役使万物来统治它们,最终却被一只小老鼠所欺骗,让它从陷阱中逃脱,兔子从猎人手里逃生。这哪里算得上什么智慧呢?”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子坐着休息一会儿,私下思考原因。如果有一个智者告诉他说:“你因为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希望达到某种境界却没有实现,所以对待事物的态度不一而产生困扰。因此一只老鼠的啮咬行为都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一个人能够打碎价值连城的美玉却不能对破碎的锅失去声音,能够打死凶猛的老虎却不能对蜜蜂和蝎子变色,这就是因为你态度不一所带来的麻烦。你忘记了这些道理吗?”
余俯而笑,仰而觉。
苏子低头笑了,然后站起来醒了过来。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让童子拿着纸和笔记录下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