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穷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
上时政疏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穷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注释:
- 伏惟:敬语,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 皇帝陛下:对君王的尊称,表达尊敬和谦让之情。
- 有恭俭之德:指皇帝具有恭谨、节俭的品质。
- 有聪明睿智之才:指皇帝具有聪明智慧和敏锐洞察力的能力。
- 有仁民爱物之意:指皇帝具有关爱百姓和爱护万物的情感和意愿。
- 然:转折连词,表示前后内容相反或相对。
- 享国日久:指享受国家权力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 此诚:确实,指实际情况是如此。
- 恻怛:悲伤、担忧的样子。
- 忧天下: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 方今:当前,现在。
- 至诚:非常真诚的态度。
- 询考:询问和考察,指对事务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 法度:法律和制度,泛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 官乱于上:官员腐败,上行下效,导致政治混乱。
- 民穷于下:普通民众陷入贫困之中。
- 风俗日以薄:风俗逐渐衰败,道德风尚日益衰减。
- 财力日以困穷:国家的财富越来越紧张,财政状况日益困难。
- 陛下:对君王的尊称,这里指皇帝本人。
- 高居深拱:身居高位,却保持低调谨慎的态度。
- 未尝:未曾,没有。
- 询考讲求:深入询问和探讨研究。
- 莫急于今日:没有比现在更重要的事情了。
- 至诚:极其真诚的态度。
- 终身之狼疾:终身追求进步,不断自我反省和改进的决心。
- 瞑眩:形容病人服药后昏睡不醒的状态,比喻事物达到极端才会有所领悟或改变。
- 患:担心,忧虑。
- 以终身之狼疾为忧:把终身持续的自我提升当作一种忧虑。
- 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不应该把短暂的痛苦当作苦恼。
译文:
伏惟皇帝陛下,您拥有恭谨节俭的品德,具有聪明才智,富有仁慈之心。然而,您的治国时间已经很久,这确实是应该深切忧虑天下,以晋、梁、唐三位皇帝为戒的时候。据我所见,当前的朝廷地位,还不足以选拔到贤才。政务执行的方式,尚未能够符合法制。官员在上,民生在下,风气日渐衰落,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而您却高居深守,未曾有任何询问和考察的意愿。因此我才私下为陛下考虑,感到遗憾不已。
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能长久。晋、梁、唐三帝不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们的灾祸和变故,都发生在一时之间。即使他们想要再进行询问和考察以自救,也已经来不及了!根据古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推断出今天的国家安危和治理的好坏,还可以有所作为。现在就是最重要的时刻,过了今天,我恐怕也会后悔没有及时行动了。那么,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当怀着至诚去询问并考察贤才,也应当明确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