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吴越不为赊,止隔涛江便一涯。
台沼赐湖非俗地,蓬瀛标阁属仙家。
僧居壁古多留句,吏事庭虚只放衙。
胜绝东方无复道,当年元相有诗夸。

【诗句解析】

望中吴越不为赊:在眺望中,吴、越两地并不遥远。
止隔涛江便一涯:只隔着滔滔大江,就感觉像是近在咫尺了。
台沼赐湖非俗地:朝廷赐予的湖泊之地,并不是凡俗的地方。
蓬瀛标阁属仙家:蓬莱、瀛洲那样的仙境,属于神仙居住的地方。
僧居壁古多留句:僧人居住的墙壁古老,留下了许多诗词。
吏事庭虚只放衙:官员们处理事务的院子空旷而空旷,只有官衙在办公。
胜绝东方无复道:在东方的胜地已经没有了道路。
当年元相有诗夸:当年元代的宰相曾经赞美这些胜景。

【译文】

在遥望中,吴、越并不遥远,只隔着滔滔大江,就感觉像是近在咫尺。朝廷赐予的湖泊之地,并不是凡俗的地方,蓬莱、瀛洲那样的仙境,属于神仙居住的地方。僧人居住的墙壁古老,留下了许多诗词,官员们处理事务的院子空旷而空旷,只有官衙在办公。在东方的胜地已经没有了道路,当年元代的宰相曾经赞美这些胜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程给事郡斋即事的描写和赞美。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表达了他对于吴越之地的向往和敬仰之情。他站在高处远望,看到了吴越两地并不遥远,只隔着滔滔大江,就感觉像是近在咫尺。这种感受既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也是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句“止隔涛江便一涯”,进一步描绘了吴越两地的距离。虽然只是隔了一条涛江,但感觉上却像是近在咫尺。这既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也是对诗人情感的抒发。

第三句“台沼赐湖非俗地”,则是对朝廷赐予的湖泊之地的评价。这里,“台沼”指的是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的西湖,“赐湖”则是指朝廷对其的特别恩赐。这个评价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赞美,也是对朝廷恩赐的高度认可。

接下来的句子,“蓬瀛标阁属仙家”,则是对蓬莱、瀛洲等地的赞美。蓬莱、瀛洲都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将其与“台沼赐湖”相提并论,显然是对其地位的高度肯定。这种赞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赏,也有对人文景观的认同。

最后两句“僧居壁古多留句,吏事庭虚只放衙”,则是对两个不同场所的描写。前者是僧人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官员办公的地方。这两处地方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吴越两地的描述、朝廷赐予之地的赞美以及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环境之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