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商之顽民相率为乱,周公不诛而迁之洛邑,曰:「商之臣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其后康王命毕公,又曰:「不臧厥臧,民罔攸劝。」始则迁其顽而教之,终则择其善而用之。圣人治天下未尝绝物固如此。今归正军人聚于两淮而屯田以居之,核其劳绩而禄秩以诱之,内以节冗食之费,外以省转饷之劳,以销桀骜之变,此正周人待商民之法,秦使人自为战之术,而井田兵农之遗制也。况皆吾旧赤子,非如商民在周之有异念,术而使之,天下岂有不济之事哉!
【注释】
屯田:在边疆或边远地区开垦荒地,设置军屯。
康王:周朝第十二代君王。
不臧厥臧:指商王的臣子们,有的善,有的不善,不可一概而论。
桀骜(jiéào):傲慢、倔强。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归正军人在两淮屯田时所作的一篇总结文章。作者认为,圣人治理天下,没有断绝万物的道理,今天归正军人聚居两淮,以屯田为业,核实他们的劳绩和禄额来吸引他们,用节省冗食费用的办法来节省转运粮食的劳动,以消除桀骜的性格,这正是《周书》上对待商民的方法,也是秦国使人自己打仗的办法,是井田兵农制的遗留形式。况且这些人都是我的旧部下,不像商民在周朝还有不同的想法,用策略使他们服从命令,天下哪里有不能成功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