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臣之说则曰:向者之兵怠惰而不尽力,向者之吏苟且而应故事。不如籍归正军民厘为保伍,则归正不厘务官擢为长贰,使之专董其事。且彼自虏中被签而来,耒耨之事盖所素习。且其生同乡井,其情相得,上令下从,不至生事。惟官为之计其闲田顷亩之数、与夫归正军民之目,土人以占之田不更动摇,以重惊扰。归正之人家给百亩而分为二等;为之兵者,田之所以尽以予之;危之民者,十分税一则以为凶荒赈济之储。室庐、器具、粮种之法一切遵旧,使得植桑麻、蓄鸡豚,以为岁时伏腊婚嫁之资。彼必忘其流徙,便于生养。无事则长贰为劝农之官,有事则长贰为主兵之将,许其理为资考,久于其任,使得悉心于教劝。而委守臣监司核其劳绩,奏与迁秩而不限举主。人熟不更相劝勉以赴功名之会哉。且今归正军民散在江淮,而此方之人例以异壤视之。不幸而主将亦以其归正,则求自释于庙堂,又痛事行迹,愈不加恤。间有挟不平,出怨语,重典已絷其足矣。所谓小名目者仰俸给为话,胥吏泪抑,何尝以时得?呜呼!此诚可悯也,诚非朝廷所以怀诱中原忠义之术也。

美芹十论·屯田第六
如果臣下的说法是:过去的军队因懈怠而没有尽力作战,过去的官吏只是敷衍公事应付。不如将归正军民重新编入保伍制度中,那么归正军不担任其他事务的官员就可以提升为长贰,让他们专门负责管理这些事宜。而且他们从被俘之地归来,对农耕之事应该非常熟悉。况且他们与当地人同处一处,情感融洽,上级命令下级服从,不至于引发事端。朝廷只需为他们规划一些荒地和田地,让他们按照旧有的方式耕种,并且以土地作为奖励。让他们在房屋、器械、粮食种子等方面遵守旧制,让他们种植桑树、喂养鸡猪,用作婚嫁等节日的资材。这样他们就不会再忘记自己的流离失所,能够安心生活。在无事的时候,长贰可以成为劝农官,有事的时候,长贰则可以成为主兵将,他们可以专心于自己的职责,长期任职,并且得到充分的待遇,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和劝导中。同时,让地方官员监督他们的工作成绩,奏请升迁,但不必过分关注他们的主管者是谁。人们难道不互相激励,努力追求功名吗?况且如今归正军民分散在江淮两地,而当地之人却通常用不同的地区来看待他们。如果不幸主将也认为他们是归正之人,那就只能寻求朝廷的宽恕。又因为他们过去的行为,对他们的处罚更加重了。即使有人抱怨不满,也只是受到严厉的惩处。这就是所谓的“小名目”,仰仗俸禄生活,官吏们也只能压抑着,哪还有时间去争取?唉!这实在是可悯的事情,这绝不是朝廷用来怀柔中原忠义之士的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