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窃谓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矣。昔人用兵多出于此,故魏赵相攻,齐师救赵,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则魏兵释赵而自救,齐师因大破之于桂陵。后唐庄宗与梁相持于杨刘德胜之间,盖尝蹙而不胜,其后用郭崇韬之策,七日入汴而梁亡。兵家形势,从古已然。议者必曰:「我如捣虚以进,彼亦将调兵以拒进;遇其实未见其虚。」是大不然。彼沿边为守,其兵不过数万,既已屯于三城之冲,其馀不容复多。兵少而力不足,未能当我全师者,又非其所虑也。又况彼纵得淮,而民不服,且有江为之阻,则犹未足以为利。我得中原,而箪壶迎降,民心自固,且将不为吾守乎?如此则在我者甚坚,而在彼者甚瑕。全吾所甚坚,攻彼所甚瑕,此臣所谓兵交而必亟去,兵去而不敢复犯者此也。呜呼!安得斯人而与之论天下之哉!

美芹十论 · 守淮第五臣窃谓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矣。昔人用兵多出于此,故魏赵相攻,齐师救赵,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则魏兵释赵而自救,齐师因大破之于桂陵。后唐庄宗与梁相持于杨刘德胜之间,盖尝蹙而不胜,其后用郭崇韬之策,七日入汴而梁亡。兵家形势,从古已然。议者必曰:「我如捣虚以进,彼亦将调兵以拒进;遇其实未见其虚。」是大不然。彼沿边为守,其兵不过数万,既已屯于三城之冲,其馀不容复多。兵少而力不足,未能当我全师者,又非其所虑也。又况彼纵得淮,而民不服,且有江为之阻,则犹未足以为利。我得中原,而箪壶迎降,民心自固,且将不为吾守乎?如此则在我者甚坚,而在彼者甚瑕。全吾所甚坚,攻彼所甚瑕,此臣所谓兵交而必亟去,兵去而不敢复犯者此也。呜呼!安得斯人而与之论天下之哉!

译文:

臣下认为解除混乱的办法是不用手去控制拳头,救斗的人不用手中的武器去搏斗戟。打击强盛的敌军时,要找准敌人的弱点和要害之处,如果能够形成对敌人的牵制之势,敌人自然会自行溃败。过去古人用兵大多都是采取这种方法,所以当魏、赵相互攻击时,齐国的军队援救赵国,田忌领兵快速赶到了大梁,魏国的军队就放弃了赵国而自己来救援,齐军在桂陵大败了魏国军队。后来后唐庄宗与梁国军队对峙在杨刘德胜一带,曾经被逼到十分窘迫的地步,但在后来用郭崇韬的策略,仅花了七天时间就攻占了汴州,梁国灭亡了。兵法上说:“用兵打仗,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道理。”但有人认为:“我们如果想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敌人也会调动军队前来抵抗;我们遇到了真正的敌人,却看不到他的要害部位。”这是错误的认识。敌人如果沿边界防守,兵力最多也不过几万人,已经驻留在三城这个战略要点,其它地方就不可以再派更多的军队驻守了。我军兵力虽然少,力量不足,不能够抵挡住敌人的大军,这也不是我们所忧虑的。况且敌人如果占领到了淮河地区,百姓就不会归顺他的统治,再加上长江作为天然屏障,那么他们就没有利益了。如果我们得到了中原地区,就可以用箪食壶浆迎接投降的人民,这样老百姓就会自动归附,而且还会为我们守卫着后方。这样一来,我们在战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而敌人则会处于不利的位置。完全掌握着有利的方面,进攻敌人的不利的方面,这就是我所说的在交战中一定要迅速撤离的原因,即使撤离了敌人也不敢再来侵犯我们的原因。唉!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人来与我一起论述天下大事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