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诗句
- 富人之子
-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译文
- 在齐国有一个富人,家里积累了千贯的财富。他的两个儿子非常愚蠢,而他的父母又不教导他们。
- 一天,艾子对他的父亲说:“您的儿子虽然很优秀,但是不懂得世事,将来怎么能够管理好您的家族呢?”
- 父亲生气地说:“我的儿子聪明而且能力出众,怎么会不懂世事呢?”
- 艾子说:“不用去问他其他地方,只要问他吃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了,我将会承担说谎的责任。”
- 父亲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的儿子嘻嘻地笑说:“我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呢?每次都是用布袋装起来带走。”
- 父亲面露难色,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说:“你真笨啊!这些米不是田里种出来的吗?”
- 艾子说:“正是因为父亲才生出了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一种讽刺和智慧的对比。艾子是一个智者形象,他利用与富人的对话揭示了“子非母之所生”的观点,即孩子并非母亲的直接产物,而是父亲的精子与卵子结合的产物。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物必有主、事必有因”的道理。同时,艾子的话语体现了他对世事的敏锐洞察和机智回答,展现了他作为智者的形象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