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原弊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古代的统治者从不敢忽视农业,而现在的官吏们却只关心文书工作,至于如何发展农业他们却不屑一顾,听说有关于农业的事,他们就会相互嘲笑说:“真是鄙陋!”那些只知道征收赋税、转移使用钱财的人认为这些事情比较紧急,却不知道以农业为首要任务,这就是没有理解治理国家的根本和重点。只知道重视农业而不懂得节约开支来爱护农民,这也是没有真正掌握农业发展的方针。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对待农业的态度,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作者通过描绘古代政府官员重视农业、合理使用资源的情况,以及现代官员对农业的轻视和浪费现象,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现代官僚制度的批评。
诗中的“三农”一词,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农业对于整个国家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农业生产都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然而,现在的官员们只关心自己的职责完成情况,对于农业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在农业问题上表现出轻蔑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损害了农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繁荣。
作者通过对现代官员对待农业态度的描述,表达了对这种状况的担忧和愤慨。他认为,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态度,那么国家的未来将会充满危机。因此,他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应该重视农业,珍惜每一粒粮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