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象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商贾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

诗句: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

译文:眉州的风俗有三处接近古代的遗风。这里的士大夫尊重儒家经典和重视家族背景;百姓尊敬官吏和畏惧法律;农民们则通过结成合作社来相互帮助。这种风尚在其他地方是无与伦比的。

关键词解释:

  • 士大夫:指那些受过良好教育、从事学术或政治活动的人。
  • 经术:指的是儒家经典,即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六艺之一。
  • 氏族:家族背景。
  • 农夫:指普通的农民。
  • 官吏:地方上的官员。
  • 畏法:畏惧法律。
  • 合耦:指农民之间形成互助合作的团体。

赏析:
《眉州远景楼记》是苏轼于元丰元年(1078年)为眉州远景楼所作的一篇散文。此楼建成于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位于眉州城北。苏轼在文中描绘了眉州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儒家经典的尊崇、对家族的重视以及对官吏的敬畏,同时也展现了眉州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北宋时期眉州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苏轼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誉。通过这篇散文,我们得以窥见北宋时期的眉州社会风貌以及文人墨客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