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喜更新,清秋最可人。
徐行曳藤杖,小立岸纱巾。
烟雨迷衰草,汀洲老白蘋。
鹤巢时托宿,猿果每分珍。
羽客期烧药,毛人约卜邻。
兰亭故不远,千载见清真。
秋兴八首(其七)
节物喜更新,清秋最可人。
徐行曳藤杖,小立岸纱巾。
烟雨迷衰草,汀洲老白蘋。
鹤巢时托宿,猿果每分珍。
羽客期烧药,毛人约卜邻。
兰亭故不远,千载见清真。
译文:
秋日新事物带来的喜悦让人心情愉悦,清新的秋天最令人喜爱。我悠然自得地拖着长藤杖漫步于田间小道,轻轻立于岸边,头戴纱巾。烟雾蒙蒙中,枯萎的草丛显得朦胧不清,江边的沙洲上生长着苍老的白蘋。我的住所附近常有仙鹤栖息,猿猴们也经常来此觅食。我与一位修道的人约定定期烧药,另一位修炼成精的狐狸也会前来相会。曾经的兰亭就在不远处,千百年后依然可见那清澈的流水。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时诗人56岁。这组诗以“秋兴”为主题,融铸了夔州的萧条秋色和清凄的秋声,抒发了忧国之情和孤独之感。
前四句“节物喜更新,清秋最可人。徐行曳藤杖,小立岸纱巾。”描绘了秋季的新景象和新感受。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并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
接下来的几句“烟雨迷衰草,汀洲老白蘋。鹤巢时托宿,猿果每分珍。”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观,如烟雾弥漫使草地变得模糊,汀洲上生长的老白蘋等。
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的诗句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还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和政治动荡的关注。
最后两句“羽客期烧药,毛人约卜邻。兰亭故不远,千载见清真。”则转向对历史和文化的缅怀。这里诗人提到了兰亭,一个著名的古代文人雅集之地,同时也表达了对千年后依旧能见到清澈泉水和清真文化的愿望。
这首诗不仅是杜甫晚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他内心的忧愁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