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

发四郡兵助魏伐楚。

昭襄王十三年(丁卯,公元前二三四年)

桓齮伐赵,败赵将扈輙于平阳,斩首十万,杀扈輙。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赵封李牧为武安君。

昭襄王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三年)

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馀万言。

翻译:自六月不下雨,到了八月。

译文:《资治通鉴》中收录了《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相关内容,描述了公元前二三四年至前二三三年之间秦昭襄王十三年(丁卯,公元前二三五年)和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二年)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昭襄王十三年中,秦国将领桓齮率军进攻赵国的平阳,并在战斗中击败了赵将扈辄,斩首十万,杀死了扈辄。赵王因此任命李牧为大将军,但在宜安与肥下的战役中,秦军再次败于赵军,桓齮不得不逃回。然而,在赵王的封赏中,李牧被提升为武安君,这可能意味着他在后来的军事中表现出色。而在昭襄王十四年中,桓齮又对赵国进行了攻击,并夺取了宜安、平阳和武城等地。韩非作为韩国的公子之一,精通刑名法术之学,他向韩王上书,但未能得到采纳。韩非感到国家正在衰落,于是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五部著作,共计超过十万字。

赏析:此段历史记载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军事动态及各国间的外交往来。《资治通鉴》以其严谨的编史态度和详实的史料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不仅能够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还能体会到作者对于历史事件背后深层原因的探究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