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襄王十一年(乙丑,公元前二三六年)

赵人伐燕,取狸阳。兵未罢,将军王剪、桓齮、杨端和伐赵,攻鄴,取九城。王剪攻阏与、轑阳,桓齮取鄴、安阳。

赵悼襄王薨,子幽缪王迁立。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之。迁素以无行闻于国。

文信侯就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之。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文信侯自知稍侵,恐诛。

昭襄王十二年(丙寅,公元前二三五年)

文信侯饮鸩死,窃葬。其舍人临者,皆逐迁之。且曰:“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

诗句原文及译文:

  1. 赵人伐燕,取狸阳。
  • 原文: 赵人伐燕,取狸阳。兵未罢,将军王剪、桓齮、杨端和伐赵,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轑阳,桓齮取邺、安阳。
  • 译文: 赵国的军队进攻燕国,攻占了狸阳。战事尚未结束,秦国的大将王翦、桓齮、杨端和又率军攻打赵国,围攻邺城,夺取了九座城池。王翦攻打的是阏与和橑阳,而桓齮占领了邺城与安阳。
  1. 文信侯就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之。
  • 原文: 文信侯就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之。
  • 译文: 文信侯在秦国就国已经一年多,各国的宾客和使者络绎不绝地到秦国来拜访他,希望他能回来做官。
  1. 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之。迁素以无行闻于国。
  • 原文: 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之。迁素以无行…
  • 译文: 他的生母地位低下,因为她受到赵悼襄王的宠爱,导致嫡子被废,改立她的儿子。赵迁一向因为品行不端而闻名于国。
  1. 秦始皇帝十一年(乙丑公元前236年)
  • 原文: 秦始皇帝十一年(乙丑公元前236年),始皇帝十二年(丙寅,公元前二三五年)文信侯饮鸩死,窃葬。
  • 译文: 秦始皇嬴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以及始皇帝十二年(公元前210年)。文信侯在饮酒中毒后自杀身亡,他的随从们偷偷地将他埋葬。
  1. 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 原文: 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 译文: 扬雄在他的著作《法言》中提到了一个问题:”有人说吕不韦非常聪明,用人来交换货物。”扬雄回答说:”谁说吕不韦是聪明的呢?他把国家当作了自己的家族。吕不韦的偷盗行为,就像是盗贼中的高手。”扬雄还指出,如果今后有人像嫪毐和不韦那样在治理国家上不走正道,那么就应该将他们的家族列入黑名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赵悼襄王之子赵幽缪王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战国时期的动荡和权力的斗争。赵幽缪王由于其母亲的地位低微,导致他从小就失去了继承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血统和政治继承的重视程度。诗中还提到了文信侯的悲剧,以及他在秦国的政治生涯和最终的命运。此外,引用了《法言》中的言论,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上的权谋和道德上的沦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