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藤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诗句】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
【译文】
当初,楚国人季布成为项羽的将领,多次使汉高祖刘邦陷入窘迫和耻辱。
【注释】
初:开始;
楚人:楚国的人;
项籍:指项羽;
将:将领;
数:多次;
窘辱帝:使汉高祖刘邦陷入窘迫和耻辱;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项羽手下的一名重要将领季布,他曾经让刘邦陷入难堪的处境。这显示了季布的能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刘邦对他的警惕和防备。
【诗句】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译文】
项羽灭亡之后,汉高祖下令悬赏寻找季布,愿意交出季布的人可以得到一千金的赏金;如果有敢于窝藏季布,要连坐诛杀三族亲。
【注释】
项籍灭:项羽灭亡了;
购求:悬赏寻求;
舍匿:隐藏起来不交出来;
三族:三代同宗,即父族、母族和妻族;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刘邦为了消除自己心中的不安感,不惜动用重赏来捉拿季布的决心。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与背叛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
【诗句】
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
【译文】
于是,季布被剃发戴铁圈作为奴隶,并自愿卖掉了自己换取自由。
【注释】
髡钳:剃去头发并戴上铁圈作为奴隶的象征;
为奴:成为奴隶;
自卖:自愿出售;
朱家:姓朱,是当时的一个人物,以正直闻名。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季布因被迫无奈而采取的行动,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无情。同时,这也展示了季布的智慧和机智,他没有因为一时的困境而屈服或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诗句】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藤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
【译文】
朱家心中知道季布就是那位曾经令刘邦感到窘迫的人。于是他买下了田地,并将田地卖给了别人,然后亲自前往洛阳去见滕公,并向他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季布并没有什么过错!我们各自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已;项羽的臣子难道可以都被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却因为个人的恩怨而追究一个人,这有什么好处呢?况且,由于季布的才能出众,汉朝急于求才,这并非是季布要逃往匈奴或越国,而是因为他的才能可以为敌国服务。这就是伍子胥鞭打平王墓的原因。您为什么不趁机向皇上进言呢?”
【注释】
心知:心里明白;
买置:买下并出卖;
田舍:田地;
身:亲自;
洛阳:古都名,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藤公:滕公;
说曰:陈述意见;
何罪:有什么错;
臣各为其主用:各自的君主都需要他们;
职耳:职责所在;
项氏臣:项羽的臣子;
岂可尽诛:怎么能全部杀死呢?
今上:现在的皇上;
以私怨求一人:因为私人恩怨而追究一个人;
何示不广也:这有什么好处呢?
不北走胡:不向南逃亡匈奴;
南走越:不向西逃亡越南;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这是嫉妒那些有才能的壮士为国家服务。
资敌国:帮助敌人;
伍子胥: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因助吴王阖闾打败楚国而遭到楚国放逐;
鞭荆平之墓:用鞭子抽打伍子胥墓上的石头;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时机向皇上进言呢?
【赏析】
朱家通过巧妙的言辞,成功地说服了滕公向皇帝进言,避免了对季布的进一步迫害。这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口才,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忠诚。同时,这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