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羽起陇畮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
临江王共尉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之。
春,正月,更立齐王信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
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三
太史公曰:羽起陇畮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
临江王共尉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之。
春,正月,更立齐王信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
诗的逐句释义与解析
第一段:太史公评项羽崛起及其政治军事成就
注释: 羽:指项羽,字羽。
译文: 项羽在陇西地区崛起,仅用三年时间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国,并分割了整个国家分封给王侯,政权完全由他个人掌握。这种权力集中到了极致,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赏析: 这段概述了项羽的崛起过程和他所创造的政治军事成就,突显了他的非凡能力和对秦朝的统一贡献。同时也指出了他个人权力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问题,为后文项羽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第二段:项羽的自负与背离初衷
注释: 背关怀楚:背离自己原本的楚国,指背叛自己最初的目标与理想。
译文: 项羽因为自大和自负而放弃了自己的初心,转而放逐义帝并自立为王,导致他对那些忠于他的王侯心生怨恨。由于自我陶醉于过去的功绩中,忽视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的错误。
赏析: 此段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缺点——骄傲自满和缺乏自知之明。这直接导致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误,也为后续的历史发展埋下隐患。
第三段:刘邦的策略与行为
注释: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译文: 汉王刘邦回到定陶之后,迅速进入齐王韩信的营地,夺取了他的军队。面对临江王共尉不降,派卢绾和刘贾出击俘虏了他。
赏析: 这一部分展现了刘邦的果断行动和策略。通过夺取齐王的军队和成功平定临江王叛乱,显示了刘邦在军事和政治上的灵活性以及坚定的决心。
第四段:新的政治格局与人事变动
注释: 更立齐王信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
译文: 汉朝重新任命齐王韩信为楚王,统辖淮水以北地区,并设立下邳作为他的都城。另外,汉朝也册封魏的相国彭越为梁王,统领魏国旧地,在定陶设置新的都城。
赏析: 此段描述了汉朝在巩固新政权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举措不仅稳定了新征服地区的局势,还通过人事安排强化了中央集权,确保了汉朝的长远稳定和发展。
总结
此诗从项羽的崛起到其最终的覆灭,再到汉朝的重新建立和人事调整,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和深刻的政治教训。通过对项羽的批评与分析以及汉朝的策略展示,诗人旨在强调历史的循环性和统治者的责任意识,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