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太宗孝文皇帝下十四年(乙亥,公元前一六六年)
冬,匈奴老上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卒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而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甯侯魏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屯三郡。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击匈奴。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诗句:资治通鉴 · 卷十五 · 汉纪七
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译文:
在汉朝孝文皇帝下十四年(乙亥,公元前一六六年)的冬季,匈奴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进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俘虏了人民和牲畜很多;然后到了彭阳,派奇兵烧毁回中宫,并派遣侦察骑兵到雍甘泉。皇帝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调遣一千辆车和十万士兵驻扎在长安附近,以防胡寇侵袭;同时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驻守三郡。皇帝亲自检阅军队,整顿部队,颁布教令,赏赐官兵,想要征讨匈奴。但是群臣劝阻,皇帝不听;皇太后坚决要求,皇帝才作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内史栾布均担任将军,一同攻打匈奴。匈奴留居塞内一个多月后离开。汉朝追击出塞就还回来,不能取得胜利。
赏析: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卷十五·汉纪七》,记录了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其中,“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表达了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了当时的治国理念。而“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则批评了当时农民不仅要承担生产税,还要承受劳役和负担,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诗中的“其除田之租税”表明了汉武帝采取了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这对于稳定国家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这样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的社会状况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政策制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