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秦时祝官有袐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袐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记逃,有年而免。具为令!”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定律曰:“诸当髡者为城旦、舂;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皆弃市。罪人狱已决为城旦、舂者,各有岁数以免。”制曰:“可。”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诗句:初,秦时祝官有袐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
译文:在秦始皇时期,有一种叫袐祝的官员,他如果看到有灾难或吉祥的现象,就会把责任推给下属。
注释:袐(zì),古时的一种官职,负责记录和报告国家的大事和小事。袐祝,就是这种官吏的俗称。灾祥,指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不幸或吉利的现象。辄移过于下,意即总是将责任推卸给下属,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赏析:此诗描绘了秦汉时期某些官员的不良作风,他们习惯于将责任转嫁给他人,而忽视了自己的职责所在。这种官僚主义作风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诗中通过袐祝的比喻,讽刺了那些只关心个人得失、不顾大局的官员。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正直、负责任官员的赞赏,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