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绝匈奴不与和亲,臣窃意其冬来南也;壹大治,则终身创矣。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错为人峭直刻深,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太宗孝文皇帝下十二年(癸酉,公元前一六八年)
冬,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
春,三月,除关,无用传。
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减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民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诗句:资治通鉴 · 卷十五 · 汉纪七。
译文:陛下拒绝与匈奴和亲,我私下里认为他们冬天会南下;一旦大治,那么将永远受害。想要建立威严,首先就要削弱他们的财权;如果他们不能困扰您,让他们离开,以后就很难再制服他们了。
赏析:此段文字出自《资治通鉴》的汉纪七,是汉文帝时期的言论。文中描述了汉文帝对匈奴的政策,以及他对待民生的态度。汉文帝在位期间,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使得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同时,他也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安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