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从之,令民入粟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
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
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功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太宗孝文皇帝下十三年(甲戌,公元前一六七年)
春,二月,甲寅,诏日;“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1)
“资治通鉴 · 卷十五 · 汉纪七”意思是: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命令百姓交纳粮食到边疆,根据交纳的粮食数量授予爵位。译文:皇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命令百姓交纳粮食到边疆,根据交纳的粮食数量授予爵位。
关键词“资治通鉴 · 卷十五 · 汉纪七”注释: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
“错”,同“奏”。译文:错误地报告说:“陛下有幸使天下缴纳粮食到边塞去接受爵位,这是非常恩惠的事情。我私下担心边塞士兵的食粮不够用,会大量消耗天下的粮食。边境地区的食物足以支撑五年,可以命令百姓交纳粮食到郡县;郡县地区的食物足以支撑一岁以上,可以时侯赦免,不收取农民的租税。这样,陛下的恩德就会加在万民身上,百姓更加勤于耕种,大富大乐了。”
译文:错误地报告说:“陛下有幸使天下缴纳粮食到边塞去接受爵位,这是非常恩惠的事情。我私下担心边塞士兵的食粮不够用,会大量消耗天下的粮食。边境地区的食物足以支撑五年,可以命令百姓交纳粮食到郡县;郡县地区的食物足以支撑一岁以上,可以时侯赦免,不收取农民的租税。这样,陛下的恩德就会加在万民身上,百姓更加勤于耕种,大富大乐了。”
关键词“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注释:务本即务农。
(3)
“朕亲率天下农”,译文:我是亲自率领天下的农夫,译文:我是亲自率领天下的农夫。
关键词“朕”,注释:皇帝。
(4)
“野不加辟”,译文:田野没有扩大,译文:田野没有扩大。
关键词“辟”,译文:扩张、开垦。
【赏析】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本文记叙汉文帝十三年二月甲寅日的诏令。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的第四任君主,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本文记载的是他在诏书中对农业的重视和关心。
文章首先写文帝采纳张错的建议,让老百姓向边疆交纳粮食以换取爵位。接着写文帝认为这种做法不妥:边塞的士兵吃的不够用,大量消耗国家粮食。然后写文帝下令免除百姓的田租,让他们专心从事农业生产。最后写文帝下令免除百姓的赋税。全文突出了文帝对农业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