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十四年。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公元前一五四年)

冬,十月,梁王来朝。时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詹事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梁王以此益骄。

春,正月,乙巳,赦。

长星出西方。

洛阳东宫灾。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籓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馀年。

资治通鉴·卷十六 · 汉纪八

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十四年。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

冬,十月,梁王来朝。时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詹事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梁王以此益骄。

春,正月,乙巳,赦。

长星出西方。

洛阳东宫灾。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籓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馀年。

译文:冬季,十月,梁王来长安朝见景帝。当时景帝没有立太子,和梁王一起饮酒,景帝说:“千秋万代之后,皇位传给梁王。”梁王推辞,虽然知道他的话不是真心话,但是心里很高兴;太后也这样认为。詹事窦婴用卮酒劝景帝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的约定,皇上怎么能把皇位传给梁王呢?”太后因此憎恨窦婴。因为生病,窦婴被免职;太后取消窦婴的门籍,不准他朝见。梁王因此更加骄横。

春,正月,乙巳日,朝廷大赦天下。

长星出现于西方天空。

洛阳东宫发生火灾。

当初,孝文帝时,吴太子前来朝见,得以陪伴皇太子喝酒、赌博。吴太子在赌博中争道,态度不恭敬;皇太子用博具将吴太子提起并杀了他。派遣他的丧家返回葬于吴地,到达吴地之后,吴王生气地说:“天下是同宗的国家,我在长安死亡就葬在那里,何必要来葬在这里呢?”于是再次将他的丧家送回长安埋葬。吴王因此逐渐失去藩臣的礼节,称病不上朝。京城的人了解到他是因儿子的缘故,逮捕审讯询问吴国的使臣;吴王害怕了,才有了谋反的想法。后来派人请求秋天的到来,文帝再次询问使者的意见。使者回答道:“大王其实并没有生病;汉朝拘押审讯的使者多次到来,吴王害怕了,因此才称病。如果观察深海中的鱼是不吉利的预兆,只有皇上抛弃以前的过错,重新开始。”于是文帝便赦免了吴国派来的使者,释放了他。同时赐予吴王几杖,让他年老时不用上朝。吴国得以解除罪责,谋反而渐趋缓和。然而他在封地内管理政务时,由于铜、盐等物资的原因,让百姓没有赋税负担;在百姓完成一年的劳役后,总是给予他们合理的价格购买物品;每年按时慰问有才能的人才,赏赐给他们乡里的邻里;其他郡国想要捕捉逃亡人口的人,都受到他的禁止而不给机会。像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话内容以及政治背景,可以深入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机制。

汉文帝与梁王的对话体现了一种权谋与智慧的结合。文帝表面上似乎在试探梁王是否会接受皇位传承,实际上是在试探梁王的忠诚度和反应。梁王的回答虽然表面上表示谦虚,但实际上也透露出他对皇位继承的渴望。这种对话反映出古代帝王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谨慎与机智。

窦婴的行为揭示了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微妙平衡。尽管窦婴的建议是出于保护国家稳定的目的,但最终却导致了梁王的不满和疏远。这也反映了君主在处理朝政关系时需要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内部矛盾。

整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述展示了汉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例如,“洛阳东宫灾”一节不仅描述了具体的事件,还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绘增添了故事的气氛。这种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

文章还通过一些象征性的词汇和语句加深了主题的表达。例如“长星出西方”象征着不详的预兆,而“吴王由此稍失籓臣之礼”则暗示了政治上的失宠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增强了文本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

《资治通鉴》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互动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轨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