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纪,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诗句翻译及注释

  • 自记庐山诗: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

  • 注释: “仆”是作者自称;“初入庐山”表示第一次到庐山;“山谷奇秀”,形容庐山景色优美奇特;“应接不暇”形容美景让人应接不暇,无法一一观赏。

  •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 注释: 此句表达的是诗人穿着简单的鞋子和拄着青竹杖在山林中游览的情景;“百钱”可能是指携带的财物不多,但足以支持旅行;“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暗示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表达了未来再相见的愿望。

  •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 注释: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的感慨;“他年是故人”意味着未来有机会再次相聚。

  • 自昔忆清赏,初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 注释: 回忆过去对美景的欣赏;“初游杳蔼间”指的是初次游览时所见的景象;“如今不是梦”表明此次经历非常真实。

  •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 注释: 这句话用夸张的方式赞美庐山瀑布的美丽,比喻其壮观;“谪仙”是对李白的美称,因为李白曾被贬官至江南;“徐凝洗恶诗”暗指徐凝的诗也难以比拟此瀑布之美。

  • 往来山南北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纪,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

  • 注释: 描述了在庐山的时间很长,对每个地方都有所体验,并选择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漱玉亭和三峡桥进行创作。

  • 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对庐山复杂多变的自然景色的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种哲学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身位置和视野的限制。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庐山的一次深度游历体验的记录。从一开始的新奇和激动,到后来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再到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悟,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述,更是对生命和艺术的一种探索和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