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战;王又不肯降。”阴、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夏,尼溪参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己又反,复攻吏。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己。以故遂定朝鲜,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封参为澅清侯,阴为萩苴侯,唊为平州侯,长为几侯,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涅阳侯。左将军征至,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列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班固曰:玄菟、乐浪,本箕子所封。昔箕子居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为民设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娶无所售。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其田野饮食以笾豆,都邑颇放效吏,往往以杯器食。郡初取殒于辽东,吏见民无闭臧,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稍益薄,今于犯禁浸多,至六十馀条。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桴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
资治通鉴·卷二十一·汉纪十三
汉武征辽记略 解析:
- 左将军的军事行动
- 背景描述:汉朝汉武帝时期,为扩展领土和展示国威,派遣名将李广利率军攻打位于今朝鲜半岛的南端。
- 行动经过:左将军在合并了两支军队后,迅速对朝鲜发起攻击。然而,尽管初期意图和平投降,但朝鲜的官员却暗中与楼船将军联络,并试图通过私下协议来避免战争。
- 内部矛盾:左将军与楼船将军之间的竞争和误解导致双方关系紧张。两人均认为对方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内部矛盾加剧了战事的复杂性。
- 朝鲜的反应及策略
- 降服尝试:朝鲜的相路人、韩阴等大臣最初希望通过降服楼船将军来避免战争的进一步升级。然而,楼船将军已被扣押,使得这一计划无法实施。
- 内部叛乱:由于局势的恶化和对胜利无望的恐惧,一些朝鲜官员开始策划叛乱。这些叛乱最终由王唊等人领导,他们对左将军发起了攻击,企图恢复其控制力。
- 战争结果与影响
- 左将军的失败: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叛乱,左将军未能有效指挥战事,最终在激烈的战斗中失利。他的死讯使得整个左将军府陷入了混乱。
- 朝鲜的平定:左将军的败绩使得朝鲜的右渠大臣得以宣布投降。虽然朝鲜的四郡被重新划分,但左将军的失败也暴露了汉朝在对外扩张中的内部问题。
这段历史反映了汉朝在对外扩张过程中的内部矛盾和战略失误。通过深入探讨左将军的行动和朝鲜的反应,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