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将军破氵具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左将军所将燕、代卒多劲悍,楼船将齐卒已尝败亡困辱,卒皆恐,将心惭,共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隙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
天子以两将围城乖异,兵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之不下者,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遂亦以为然,乃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

资治通鉴·卷二十一·汉纪十三

左将军破氵具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左将军所将燕、代卒多劲悍,楼船将齐卒已尝败亡困辱,卒皆恐,将心惭,共围右渠,常持和节。

译文:

左将军荀彘攻破浿水岸上的朝鲜军队,随后迅速推进到了王险城下,并包围了城西北。楼船也前往会合,驻扎在城南。右渠最终坚守城池,几个月的时间都无法攻克。左将军的手下燕代士卒多数强悍勇猛,而楼船率领的齐地士卒曾经遭受失败和屈辱,因此士卒们感到害怕,军官们内心羞愧,共同包围了右渠。他们常常持有和解的态度。左将军急于攻击敌军,但楼船却迟迟不肯应战。双方多次约定交战,楼船却总是想尽快结束战斗,但最后却没有行动。左将军也派人寻求机会希望投降朝鲜,但朝鲜方面并未答应,只是心里倾向于楼船,所以导致两位将领之间产生了矛盾。左将军怀疑楼船之前有失军罪,现在又与朝鲜暗中勾结,又不投降,心中开始产生反叛的念头,但又不敢公开行动。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初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展示了左将军荀彘和楼船将军之间的合作与分歧。通过描述战争的进程、将领的心理活动以及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揭示了战争中的政治和心理层面。左将军和楼船将军之间的信任和不信任,以及他们对胜利的不同追求,构成了这场战争的核心。

从诗中可以看出,左将军荀彘是一个果断且有能力的将领,他不仅具有指挥才能,还展现出对部下的了解和关怀。他的部下虽然历经挫败,但在他的带领下仍能坚持作战,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楼船将军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也因为过去的失败而备受煎熬。这种对比突出了将领间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诗中的外交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朝鲜大臣试图私下与楼船将军达成协议,但双方都没有达成一致。这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且充满变数,使得军事行动难以顺利进行。左将军和楼船将军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体现了当时汉朝与南越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关系影响了整个军事行动的进展。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并探讨了其中的人物性格和政治动态。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