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国上书曰:“陛下前幸赐书,欲使人谕罕,以大军当至,汉不诛罕,以解其谋。臣故遣幵豪雕库宣天子至德;罕、幵之属皆闻知明诏。今先零羌杨玉阻石山木,候便为寇,罕羌未有所犯,乃置先零,先击罕,释有罪,诛无辜,起壹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馀。’又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宜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今恐二郡兵少,不足以守,而发之行攻,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臣愚以为不便。先零羌欲为背畔,故与罕、幵解仇结约,然其私心不能无恐汉兵而罕、幵背之也。臣愚以为其计常欲先赴罕、幵之急以坚其约。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虏马肥、粮食方饶,击之恐不能伤害,适使先零得施德于罕羌,坚其约,合其党。虏交坚党,合精兵二万馀人,迫胁诸小种,附著者稍众,莫须之属不轻得离也。如是,虏兵浸多,诛之用力数倍。臣恐国家忧累,由十年数,不二三岁而已。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已,则罕、幵之属不烦兵而服矣。先零已诛而罕、幵不服,涉正月击之,得计之理,又其时也。以今进兵,诚不见其利。”戊申,充国上奏。秋,七月,甲寅,玺书报,从充国计焉。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资治通鉴卷二十六汉纪十八
- 赵充国上书说:“陛下前幸赐书,欲使人谕罕,以大军当至,汉不诛罕,以解其谋。臣故遣幵豪雕库宣天子至德;罕、幵之属皆闻知明诏。今先零羌杨玉阻石山木,候便为寇,罕羌未有所犯,乃置先零,先击罕,释有罪,诛无辜,起壹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
- 注释:赵充国上书说:“陛下前幸赐书,希望有人向罕族解释朝廷的意图,告诉他们朝廷已经准备派兵攻打他们。臣所以派遣幵豪雕库向罕族传达天子的恩德;罕族和幵族都听到了诏书的内容。现在先零羌杨玉占据险要的地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罕族并没有受到攻击,反而被朝廷安置在一边。朝廷却突然将矛头指向先零羌,释放了有罪的人,诛杀了那些无辜的人,挑起了一桩灾难,却导致了两害的结果,这绝对不是陛下原本的计划。”
- 赏析:赵充国指出,朝廷本意是通过派遣军队攻打来迫使罕族归顺,而罕族并未受攻击,反而得到了朝廷的安置。赵充国认为,朝廷应该抓住先零羌发动攻击的机会,释放有罪之人,诛杀无辜之人,挑起一场灾难。这样做虽然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却能够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
- 译文:赵充国上书说:“陛下前幸赐书,希望有人向罕族解释朝廷的意图,告诉他们朝廷已经准备派兵攻打他们。臣所以派遣幵豪雕库向罕族传达天子的恩德;罕族和幵族都听到了诏书的内容。现在先零羌杨玉占据险要的地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罕族并没有受到攻击,反而被朝廷安置在一边。朝廷却突然将矛头指向先零羌,释放了有罪的人,诛杀了那些无辜的人,挑起了一桩灾难,却导致了两害的结果,这绝对不是陛下原本的计划。”
- 注释:臣所以派遣幵豪雕库向罕族传达天子的恩德;罕族和幵族都听到了诏书的内容。现在先零羌杨玉占据险要的地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罕族并没有受到攻击,反而被朝廷安置在一边。朝廷却突然将矛头指向先零羌,释放了有罪的人,诛杀了那些无辜的人,挑起了一桩灾难,却导致了两害的结果,这绝对不是陛下原本的计划。”
- 赏析:赵充国在上书中明确指出了朝廷本意是希望通过派遣军队攻打来迫使罕族归顺,但罕族并未受攻击,反而得到了朝廷的安置。因此,朝廷应该抓住先零羌发动攻击的机会,释放有罪之人,诛杀无辜之人,挑起一场灾难。这种做法虽然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却能够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从而维护国家的利益。
- 译文:臣所以派遣幵豪雕库向罕族传达天子的恩德;罕族和幵族都听到了诏书的内容。现在先零羌杨玉占据险要的地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罕族并没有受到攻击,反而被朝廷安置在一边。朝廷却突然将矛头指向先零羌,释放了有罪的人,诛杀了那些无辜的人,挑起了一桩灾难,却导致了两害的结果,这绝对不是陛下原本的计划。”
- 注释:臣所以派遣幵豪雕库向罕族传达天子的恩德;罕族和幵族都听到了诏书的内容。现在先零羌杨玉占据险要的地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罕族并没有受到攻击,反而被朝廷安置在一边。朝廷却突然将矛头指向先零羌,释放了有罪的人,诛杀了那些无辜的人,挑起了一桩灾难,却导致了两害的结果,这绝对不是陛下原本的计划。”
- 赏析:赵充国在上书中明确指出了朝廷本意是希望通过派遣军队攻打来迫使罕族归顺,但罕族并未受攻击,反而得到了朝廷的安置。因此,朝廷应该抓住先零羌发动攻击的机会,释放有罪之人,诛杀无辜之人,挑起一场灾难。这种做法虽然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却能够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从而维护国家的利益。
- 译文:臣所以派遣幵豪雕库向罕族传达天子的恩德;罕族和幵族都听到了诏书的内容。现在先零羌杨玉占据险要的地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罕族并没有受到攻击,反而被朝廷安置在一边。朝廷却突然将矛头指向先零羌,释放了有罪的人,诛杀了那些无辜的人,挑起了一桩灾难,却导致了两害的结果,这绝对不是陛下原本的计划。”
这首诗通过对赵充国上书的描述,展现了他对朝廷政策的理解与建议,以及他对羌族事务的处理方式。同时,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汉朝时期的军事策略和边疆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