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二月,丁末,贡禹卒。丁已,长信少府薛广德为御史大夫。
孝元皇帝上永光元年(戊寅,公元前四三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视毕,因留射猎。薛广德上书曰:“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陛下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臣诚悼之。今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愿陛下亟反宫,思与百姓同忧乐,天下幸甚!”上即日还。
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三月,赦天下。
雨雪、陨霜,杀桑。秋,上酎祭宗庙,出便门,欲御楼船。薛广德当乘舆车,免冠顿首曰:“宜从桥。”诏曰:“大夫冠。”广德曰:“陛下不听臣,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上不说。先驱光禄大夫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资治通鉴 · 卷二十八 · 汉纪二十冬,十二月,丁末,贡禹卒。丁已,长信少府薛广德为御史大夫。
孝元皇帝上永光元年(戊寅,公元前四三年)
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宫,郊祀泰畤。祭祀后,因留宴射猎。薛广德上书说:“臣观察到关东地区民不聊生,人民流离失所。陛下天天听亡秦之钟,欣赏郑、卫之乐,臣为此深感忧虑。如今士卒在外征战疲惫,从官劳倦,希望陛下早日回宫,与百姓同忧乐,天下人将会万分庆幸!”皇上当即返回宫中。
二月,诏令:“丞相、御史举荐质朴、敦厚、谦逊、有德行的人,光禄寺每年以此为标准选拔郎官和从官。”
三月,赦免天下罪犯。
雨雪、陨霜,杀死桑树。秋,皇上举行酎祭宗庙的仪式,走出便门,准备驾御楼船。薛广德应该乘坐马车,但脱下帽子叩头说:“应该走桥。”皇上说:“大夫戴冠。”薛广德说:“陛下不听我的建议,臣自刎以示血污车轮,陛下不能进入宗庙了!”皇上不高兴。先驱光禄大夫张猛进说:“臣闻主圣臣直。乘坐船危险,走桥安稳,圣明的君主不会乘危而行。御史大夫的建议值得考虑。”皇上说:“晓谕的人不应该这样说吗!”于是听从薛广德的意见走桥。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西汉宣帝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薛广德向皇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最终没有被采纳。这反映了当时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困境和挫折。薛广德是一位正直、直言不讳的官员,他敢于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这种直接的批评和建议往往不会被采纳。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政治决策的制约和限制。
诗中的薛广德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官员。他不畏权势,勇于直言,敢于为百姓发声。他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难能可贵。他的这种品质和行为也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重和赞誉。
这首诗通过描绘薛广德的历史事迹,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展示了薛广德这位官员的品质和才能。他的直言不讳和敢于为百姓发声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