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校尉琅邪诸葛丰始以特立刚直著名于朝,数侵犯贵戚,在位多言其短。后坐春夏系治人,徙城门校尉。丰于是上书告堪、猛罪,上不直丰,乃制诏御史:“城门校尉丰,前与光禄勋、光禄大夫猛在朝之时,数称言堪、猛之美。丰前为司隶校尉,不顺四时,修法度,专作苛暴以获虚威;朕不忍下吏,以为城门校尉。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报举,告按无证之辞,暴扬难验之罪,毁誉恣意,不顾前言,不信之大也。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又曰:“丰言堪、猛贞信不立,朕闵而不治,又惜其材能未有所效,其左迁堪为河东太守,猛槐里令。”
臣光曰:诸葛丰之于堪、猛,前誉而后毁,其志非为朝廷进善而去奸也,欲比周求进而已矣。斯亦郑朋、杨兴之流,乌在其为刚直哉!人君者,察美恶,辨是非,赏以劝善,罚以惩奸,所以为治也。使丰言得实,则丰不当绌;若其诬罔,则堪、猛何辜焉!今两责而俱弃之,则美恶、是非果何在哉!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二十八 · 汉纪二十
- 司隶校尉琅邪诸葛丰始以特立刚直著名于朝,数侵犯贵戚,在位多言其短。后坐春夏系治人,徙城门校尉。
- 丰于是上书告堪、猛罪,上不直丰,乃制诏御史:“城门校尉丰,前与光禄勋、光禄大夫猛在朝之时,数称言堪、猛之美。丰前为司隶校尉,不顺四时,修法度,专作苛暴以获虚威;朕不忍下吏,以为城门校尉。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报举,告按无证之辞,暴扬难验之罪,毁誉恣意,不顾前言,不信之大也。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
- 又曰:“丰言堪、猛贞信不立,朕闵而不治,又惜其材能未有所效,其左迁堪为河东太守,猛槐里令。”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二十八 · 汉纪二十
司隶校尉琅邪诸葛丰开始因特立刚直闻名于朝廷,多次侵犯显贵亲属,在职时常常指责他们的缺点。后来因为春夏季拘押审问人犯,被贬为城门校尉。诸葛丰于是上书控告张堪和陈宠的罪行,皇上不认同诸葛丰的说法,就命令御史说:“城门校尉诸葛丰,以前与光禄勋、光禄大夫陈宠在一起的时候,多次称赞陈宠、张堪的优点。诸葛丰以前担任司隶校尉,不尊重四季变化,制定法律制度,专门制造苛政来获得虚假的威望;我不忍心让诸葛丰受刑处罚,让他担任城门校尉。他不能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怨恨陈宠、张堪并以此来谋求升官,所告发的人没有证据,所揭露的难以验证的罪行,毁谤和赞誉随心所欲,不考虑先前的言论,这是不讲信用的大恶。我可怜诸葛丰年事已高,不忍心加罪于他,就免除他的官职,让他成为一个平民百姓!”又说:“诸葛丰说你、陈宠不忠不义,我不能听信他的话,因此也不追究责任。但我又惋惜他们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将他们降职为河东太守、槐里县令。”
赏析:
诸葛丰对张堪和陈宠的评价前后不一,这种虚伪的行为令人失望。他的这种做法更像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非真正出于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这种行为反映了他个人的品德问题,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