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守九江召信臣为少府。信臣先为南阳太守,后迁河南,治行常第一。视民如子,好为民兴利,躬劝耕稼,开通沟渎,户口增倍。吏民亲爱,号曰“召父”。
癸未,复孝惠皇帝寝庙园、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甘延寿,延寿不取。及破郅支还,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延寿等。陈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雠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帝内嘉延寿、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久之不决。
资治通鉴 · 卷二十九 · 汉纪二十一
河南太守九江召信臣为少府。召信臣先为南阳太守,后迁河南,治理行常第一。视民如子,好为民兴利,躬劝耕稼,开通沟渎,户口增倍。吏民亲爱,号曰“召父”。
癸未,复孝惠皇帝寝庙园、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甘延寿,延寿不取。及破郅支还,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延寿等。陈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雠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帝内嘉延寿、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久之不决。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二十九 · 汉纪二十一
河南郡太守九江郡人召信臣被任命为少府。召信臣先前任南阳太守,后来调任河南郡太守,他在当地的政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对待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喜欢为民众兴办利民之事,亲自鼓励农民耕种,开凿水渠和排水沟渠,因此当地人口增加了数倍。他对官吏和百姓都十分爱护,因此百姓们亲切地称他为“召父”。
癸未日,恢复了孝惠皇帝的寝庙园林以及孝文太后和孝昭太后的寝园。
起初,中书令石显曾经想把妹妹嫁给甘延寿,但甘延寿没有接受。等到击败郅支返回之后,丞相和御史大夫也都厌恶他的专权行为,因此都不同意让他参与这次战争的胜利。陈汤向来贪婪,他从战争中缴获的财物大部分被运送到边疆,很多都是违反律法的行为。司隶校尉派人在道路上拦截,逮捕了官员,进行了审问。陈汤上奏疏说:“我和其他官兵一起诛杀了郅支单于,侥幸得以歼灭敌人,我们一路跋涉万里凯旋而归,应该派使节在路上迎接并慰问我们。现在司隶校尉反而逮捕并审讯我们的官兵,这实际上是在替郅支复仇!”皇上立即释放了官兵,命令各县准备酒食来慰劳军队。当部队到达后,根据功劳进行奖赏。石显和匡衡认为:“甘延寿和陈汤擅自发动军队违背皇帝的命令,侥幸逃过了一死,如果再给他们封爵赐地,那么以后奉命出使的国家使者就会争相利用这种危险的情况谋求个人私利,向少数民族挑衅生事,给国家带来祸患。”皇帝虽然内心嘉奖甘延寿和陈汤的功劳,但最终还是不同意石显和匡衡的意见,此事久久不能决定。
注解:
- 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这是《资治通鉴》记载的汉孝元皇帝的年号。
- 冯奉世还京师:冯奉世是汉朝的一位将军,这次战役后胜利归来。
- 赐爵:赐予爵位是一种奖励或承认某人功绩的方式。
- 左将军:左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通常负责指挥左翼的军队。
- 鸡卜法:一种古老的占卜方法,通过观察鸡的眼睛来确定吉凶。
- 岭南:今天的广东和广西一带,历史上称为岭南地区。
-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这是宋代一位著名学者范成大的一本书,其中提到了岭南地区的鸡卜法。
- 蜚廉、桂观: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和建筑。
- 益寿观:位于长安的一个观景台,用于观赏自然美景和休息。
-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西汉时期的公孙卿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仙人喜欢居住在高楼之中。
- 司隶校尉:汉代的一个官职,负责监督地方司法和行政。
- 按验之:按照法律进行审讯和调查的意思。
- 司隶反逆收系按验:司隶校尉的做法被认为是对甘延寿等人的非法拘禁。
- 陈汤:唐代中期的名将,因战功显赫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