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元皇帝下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五年)
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师。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丞相匡衡等以为:“方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诏县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
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十九 · 汉纪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五年)
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师。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丞相匡衡等以为:“方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诏县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
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二十九 · 汉纪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五年)
春季,正月,郅支的首级被带到京城。延寿、汤上书说:“我听说天下的大义应当统一为一体,过去有唐尧、虞舜,现在有强大的汉朝。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经称臣朝贡,只有郅支单于叛逆,未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在西域的大夏以西,人们都以为强大的汉朝不能使臣服。郅支单于残忍暴虐地施行他的暴政,大恶大罪连上天都知晓了。臣延寿、臣汤率领正义之师,执行上天的惩罚,依靠陛下的神灵庇佑,阴阳交泰,天气清明,我们深入敌阵攻克敌人,斩杀郅支首领及其部下将领,应该将他的人头悬挂起来示众于蛮夷居住的地方,向远方显示,任何触犯强大汉朝的人,即使身处遥远之地也必将受到惩罚!”丞相匡衡等人认为:“正值春天,正是掩埋尸体的时候,不宜悬挂人头示众。”皇上命令悬挂示众十天,然后才将其埋葬。仍然举行祭祀典礼向天地神明报告此事,并下令全国大赦。群臣给皇帝敬献酒食。
甲申,中山哀王刘兴终于宫中。中山哀王刘兴是皇帝的弟弟,他跟随着太子学习并逐渐长大成人。等到他去世后,太子前去吊唁。皇上看到太子前来吊丧,感慨哀伤中山王,悲伤得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太子来到刘兴灵前时,没有表现出哀悼之情。皇上非常遗憾地说:“怎么会有不仁慈仁爱的人,可以担当起宗庙和百姓的父母呢?”当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负责照顾太子的生活起居,皇上责备史丹,史丹叩头谢罪说:“臣下确实见到陛下哀痛中山哀王,以至于影响到陛下的情绪。先前太子应当来朝见时,臣下私下告诫他不要哭泣流泪,以免影响陛下。这是我的罪过,应当处死!”皇上认为他说得对,怒气也就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