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曰:“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仄席而坐;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乡沙幕。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盖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窃见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今汤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历时不决,执宪之吏欲致之大辟。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今汤亲秉钺席卷,喋血万里之外,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义。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窃恐陛下忽于鼙鼓之声,不察《周书》之意,而忘帷盖之施,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厉死难之臣也!”

资治通鉴·卷三十·汉纪二十二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讼汤曰:“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乡沙幕。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盖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窃见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今汤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历时不决,执宪之吏欲致之大辟。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今汤亲秉钺席卷,喋血万里之外,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义。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窃恐陛下忽于鼙鼓之声,不察《周书》之意,而忘帷盖之施,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厉死难之臣也!”

译文:

太中大夫谷永上疏给皇帝说:“我听说楚国的子玉得到重用,晋文公为他侧席而坐;赵国的廉颇、马服君被任用,强大的秦国也不敢侵犯边境;近代的郅都、魏尚也被任用,匈奴不敢南下侵扰边塞。由此看来,战争中战胜的将领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必须重视他们。君子听到鼓声就想到将帅,我观察到关内侯陈汤,他之前斩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威震西域各国;他在西海作战有功,汉朝建立以来,没有哪位将领像他那样出征在外。然而现在陈汤犯了错误却长期被囚禁,没有得到明确的判决,执法的官员想把他判重刑。以前白起作为秦国的将领,南面攻下了郢都,北面坑杀了赵国的赵括;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被赐死;秦国人民同情他,没有不流泪的。现在陈汤亲自握有军事大权,在万里之外战斗到底,他的功绩可以进献到宗庙,向天帝报告,全副武装的将士没有不仰慕他的。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却犯有罪过而受到处罚;这是《周书》所说的‘记录别人的功劳,忘记别人的过错,这应该是君主所应该做的’。就像犬马为人类做事,主人还会加上车马的帷帐来报答它一样;何况是国家的功臣呢!我恐怕陛下会忽略鼓声的警示,不明白《周书》的意思,忘记了对功臣的厚恩,让平庸的人对待陈汤,结果还是听从了官吏的建议,让百姓心中充满对秦朝人民的怨恨,这不是用来勉励为国家献身的勇士们的好方法。”

赏析:

这首诗是谷永为陈汤辩护的奏章。谷永通过列举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强调了战争胜利将领的重要性和对他们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他也指出了陈汤的错误并对其表示同情。这首诗体现了谷永的忠诚和智慧,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