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者蒙戮,则智士深退。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何以明其然也?取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以此卜之,一矣。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及至陛下,戮及妻子。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室家,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除不急之法,下无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夺,外戚之权,日以益隆。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阴盛阳微,金铁为飞,此何景也?汉兴以来,社稷三危:吕,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傅,教以忠孝之道。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于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书》曰:‘毋若火,始庸庸。’势陵于君,权隆于主,然后防之,亦无及已!”上不纳。
资治通鉴 · 卷三十一 · 汉纪二十三
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者蒙戮,则智士深退。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何以明其然也?取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以此卜之,一矣。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及至陛下,戮及妻子。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室家,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除不急之法,下无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夺,外戚之权,日以益隆。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阴盛阳微,金铁为飞,此何景也?汉兴以来,社稷三危:吕,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傅,教以忠孝之道。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于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书》曰:‘毋若火,始庸庸。’势陵于君,权隆于主,然后防之,亦无及已!”上不纳。
诗句释义:
- 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现在皇上既不接受全国臣民的意见,又加以杀戮。
- 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如果鸟儿(比喻臣民)受到伤害,那么仁义的鸟就会减少。
- 愚者蒙戮,则智士深退:无知的人受惩罚,那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退缩。
- 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最近一些愚蠢的人民上书,触犯了很多不必要的法令。
- 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自从阳朔年间以来,全国上下都把言论视为禁忌,朝廷尤其严重。
- 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所有的大臣都顺从皇上的意思,没有人坚持自己的看法。
- 何以明其然也?取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为什么能够说明这些呢?请陛下看一下那些被送上来的奏疏中,哪些是您喜欢和欣赏的,然后将它们送到廷尉那里审查。
- 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以此卜之,一矣:廷尉一定会说“这些话不是该说的,非常不敬”,因此用来猜测这件事的结果只有一个。
- 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所以京兆尹王章,天生忠心耿直,敢于当面争论。
- 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孝元皇帝提拔了他,以此来激励其他大臣纠正朝廷的不正之风。
- 及至陛下,戮及妻子:到您这里,连他的妻子都被杀死了。
- 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室家:更何况厌恶邪恶只停留在自己身上,王章没有反叛汉朝的罪过却连家人也被牵连致死。
- 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损害正直大臣的气节,并结下了劝谏大臣的舌头。
- 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所有的大臣都知道不对,但都不敢去抗争。
- 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除不急之法,下无讳之诏:天下因为言论而警戒,这是国家最大的祸患!希望陛下遵循汉高祖的道路,堵塞亡秦的路径,废除不必要的法律,颁布没有忌讳的诏书。
译文:
现在皇上不仅不接受全国臣民的意见,还加以杀戮。就像鸟儿(比喻臣民)遭受伤害时,仁义的鸟儿就会减少;愚蠢的人受到惩罚时,聪明的人也会变得退缩。最近一些愚蠢的人民上书,触犯了许多不必要的法令。自从阳朔年间以来,全国上下都把言论视为禁忌,朝廷尤其严重。所有的大臣都顺从皇上的意思,没有人坚持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会这样呢?请陛下看一下那些被送上来的奏疏中,哪些是您喜欢和欣赏的,然后将它们送到廷尉那里审查。
廷尉一定会说“这些话不是该说的,非常不敬”,因此用来猜测这件事的结果只有一个。所以京兆尹王章,天生忠心耿直,敢于当面争论。孝元皇帝提拔了他,以此来激励其他大臣纠正朝廷的不正之风。及至您这里,连他的妻子也被杀死了。更何况厌恶邪恶只停留在自己身上,王章没有反叛汉朝的罪过却连家人也被牵连致死。损害正直大臣的气节,并结下了劝谏大臣的舌头。所有的大臣都知道不对,但都不敢去抗争。天下因为言论而警戒,这是国家最大的祸患!希望陛下遵循汉高祖的道路,堵塞亡秦的路径,废除不必要的法律,颁布没有忌讳的诏书。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汉宣帝时期的政治环境与政治斗争。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言论的限制以及对官员行为的监督。通过对比王章的经历以及整个朝廷对待言论的态度变化,诗人揭示了权力斗争和政治压迫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威胁。这种对权力滥用和社会腐败的关注,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此外,诗中对王章的评价也体现了诗人对忠诚和正直的赞赏。整体而言,该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