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垒校尉刘向上书曰:“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硃敖’,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之无后,察昌邑之不终,视孝宣之绍起,皆有变异著于汉纪。天之去就,岂不昭昭然哉!臣幸得托末属,诚见陛下宽明之德,冀销大异而兴高宗、成王之声,以崇刘氏,故恳恳数奸死亡之诛!天文难以相晓,臣虽图上,犹须口说,然后可知;愿赐清燕之闲,指图陈状。”上辄入之,然终不能用也。
红阳侯立举陈咸方正,对策,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方进复奏“咸前为九卿,坐为贪邪免,不当蒙方正举,备内朝臣”;并劾“红阳侯立选举故不以实。”有诏免咸,勿劾立。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卷三十二中的一段,其中包含了中垒校尉刘安上疏、红阳侯朱建举荐陈咸、丞相方进弹劾陈咸、有诏免陈咸等内容。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资治通鉴·卷三十二·汉纪二十四
  • 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周朝开始的历史事件。
  • 卷三十二:这部史书的第三十二号卷。
  • 汉纪二十四:这是汉朝的第二十四篇历史记录。
  1. 中垒校尉刘向上书曰:“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之无后,察昌邑之不终,视孝宣之绍起,皆有变异著于汉纪。天之去就,岂不昭昭然哉!臣幸得托末属,诚见陛下宽明之德,冀销大异而兴高宗、成王之声,以崇刘氏,故恳恳数奸死亡之诛!天文难以相晓,臣虽图上,犹须口说,然后可知;愿赐清燕之闲,指图陈状。”
  • 中垒校尉:古代官职名,负责宫中警戒和传递信息。
  • 刘安:这里指的是刘向的儿子刘安,他在上书时自称是中垒校尉。
  • 上曰:“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舜帝告诫禹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周公告诫成王不要像商纣那样暴虐,圣明的皇帝总是以自己的失败和混乱作为警示,不回避自己政权的更替和衰亡,所以我冒昧地陈述我的愚见,希望陛下留心考察!”
  • 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根据《春秋》记载,共有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其中有三十六次日食。
  • 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从建始年间开始,短短二十年内就有八个日食。
  • 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建始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的年号,从这里开始计算。
  • 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平均每两年六个月就会出现一次日食。
  • 古今罕有:古今很少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 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意思是日食的大小或早或晚都有变化无常的情况。
  • 观秦、汉之易世:通过观察秦朝和汉朝的交替时期。
  • 览惠、昭之无后:查阅汉昭帝和汉宣帝的去世情况。
  • 察昌邑之不终:观察昌邑王刘贺的结局。
  • 视孝宣之绍起:观察汉宣帝中兴的过程。
  • 皆有变异著于汉纪:这些现象在汉朝的历史记录中都有记载。
  • 天之去就,岂不昭昭然哉!:天意的变化难道不是非常明显的吗?
  • 臣幸得托末属:我有幸能在晚年担任这一职位。
  • 诚见陛下宽明之德:真诚地看到您的宽容和明智。
  • 冀销大异而兴高宗、成王之声:希望能够消除这种异常现象,从而复兴黄帝和成王的名声。
  • 故恳恳数奸死亡之诛!:因此我恳切地请求陛下对那些犯罪的人进行惩罚。
  • 天文难以相晓:天文难以完全理解清楚。
  • 臣虽图上,犹须口说:虽然我已经有了图示,但还需要口头说明。
  • 于是愿赐清燕之闲,指图陈状:因此我希望陛下能给我一些闲暇的时间,让我指着地图详细陈述我的观点。
  1. 红阳侯立举陈咸方正,对策,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方进复奏“咸前为九卿,坐为贪邪免”,并劾“红阳侯立选举故不以实”,有诏免咸,勿劾立。
  • 红阳侯立:汉哀帝时期的大臣。
  • 举陈咸方正:推荐陈咸参加朝廷的选拔考试。
  • 对策:即应对皇帝的策问,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 光禄大夫、给事中:官职名称,分别指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员和侍卫官员。
  • 丞相方进:西汉后期的丞相,他弹劾陈咸和红阳侯立的行为。
  • 坐为贪邪免:由于贪污受贿而被免除职务。
  • 有诏免咸,勿劾立:皇帝命令赦免陈咸的死罪,不追究红阳侯立的责任。

这段文字是对汉代历史和政治人物的一次详细记述。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历史事件、人物关系和官场斗争等细节,展现了汉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风气的一些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