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既媚说吏民,又欲专断,知太后老,厌政,乃风公卿奏言:“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及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率多不称,宜皆见安汉公。又,太后春秋高,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曰:“自今以来,唯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于是莽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夏,五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以下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王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白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桡乱国家,几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宜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法。”六月,遣甄丰奉玺绶,即拜帝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宝弟玄爵关内侯。赐帝女弟三人号曰君,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
资治通鉴·卷三十五 · 汉纪二十七
莽既媚说吏民,又欲专断,知太后老,厌政,乃风公卿奏言:“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及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率多不称,宜皆见安汉公。又,太后春秋高,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曰:“自今以来,唯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于是莽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夏,五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以下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王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白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桡乱国家,几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宜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法。”六月,遣甄丰奉玺绶,即拜帝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宝弟玄爵关内侯。赐帝女弟三人号曰君,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
王莽的政治改革尝试解决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试图通过货币改革、官僚系统改革、土地改革等措施来增强中央政权对经济的调控能力。然而,由于改革过于激进且实施过程中遭遇强烈抵抗,加之王莽在政治操作上的失误,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和自身的覆灭。王莽的改革在当时显示出显著的先进性,尤其是在试图解决社会经济不平等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方面。他的政策包括货币改革、土地改革、官僚系统的改革以及官名县名改革,这些改革旨在恢复周朝的制度,并试图通过改革来解决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王莽还试图通过土地改革来调整土地分配,试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恢复井田制。同时,他还恢复了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等制度,以期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来实现社会的公平。王莽还尝试通过建立五均赊贷制度和六筦政策来平衡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王莽还推行了一系列官名和地名的改革,试图通过改变官员的名称和地点名称来强化中央集权。尽管王莽的改革具有某些程度的先进性,试图纠正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但其改革的实施过程却遭遇重重困难。改革过于仓促且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实施策略,同时遭遇到了强烈的社会抵抗,加上王莽在政治操作上的种种失误,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和自身的覆灭。
王莽的改革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众多阻力和挑战。他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