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丁未,遣大司徒宫、大司空丰等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汉公第,授皇后玺绂,入未央宫。大赦天下。
遣太仆王恽等八人各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夏,太保舜等及吏民上书者八千馀人,咸请如陈崇言,加赏于安汉公。章下有司,有司请“益封公以新息、召陵二县及黄邮聚、新野田;采伊尹、周公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三公言事称‘敢言之’;赐公太夫人号曰功显君;封公子男二人安为褒新侯,临为赏都侯;加后聘三千七百万,合为一万万,以明大礼;太后临前殿亲封拜,安汉公拜前,二子拜后,如周公故事。”莽稽首辞让,出奏封事:“愿独受母号,还安、临印韨及号位户邑。”事下,太师光等皆曰:“赏未足以直功。谦约退让,公之常节,终不可听。忠臣之节亦宜自屈,而伸主上之义。宜遣大司徒、大司空持节承制诏公亟入视事,诏尚书勿复受公之让奏。”奏可。莽乃起视事,止减召陵、黄邮、新野之田而已。

这首诗是关于王莽的一段历史事件,内容涉及到王莽对安汉公的赏赐和封爵。下面是逐句解释:

  1. “二月,丁未,遣大司徒宫、大司空丰等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汉公第” - 这是指王莽在二月的一个日期,派遣大司徒宫和大司空丰等人带着皇帝的仪仗车马去安汉公的府邸迎接皇后。

  2. “授皇后玺绂” - 这是将皇后的印玺授予了安汉公。

  3. “入未央宫” - 安汉公进入未央宫,即西汉皇宫。

  4. “大赦天下” - 王莽宣布全国大赦,释放所有囚犯和罪犯。

  5. “遣太仆王恽等八人各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 这是派遣八个官员(太仆王恽等人)各自配备副手,持节分头到各地视察民情风俗。

  6. “夏,太保舜等及吏民上书者八千馀人,咸请如陈崇言,加赏于安汉公” - 夏天时,太保舜和许多官吏百姓联名上书,请求按照陈崇的建议,奖赏安汉公。

  7. “章下有司,有司请’益封公以新息、召陵二县及黄邮聚、新野田;采伊尹、周公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三公言事称‘敢言之’;赐公太夫人号曰功显君;封公子男二人安为褒新侯,临为赏都侯;加后聘三千七百万,合为一万万,以明大礼’” - 王莽将根据陈崇的建议,给安汉公增封土地和荣誉,并赐予封号。此外,还提议增加安汉公的儿子们作为贵族。

  8. “太后临前殿亲封拜,安汉公拜前,二子拜后” - 在太后的亲自监督下,安汉公在前,两个儿子在后面接受封爵。

  9. “如周公故事” - 按照周公的故事进行。

  10. “莽稽首辞让,出奏封事:‘愿独受母号,还安、临印韨及号位户邑’” - 王莽跪地表示谦让,并上奏请求封爵。他希望独自接受皇后的封号,并将自己之前获得的安汉公和其他贵族的封土归还给他们。

  11. “事下,太师光等皆曰”赏未足以直功。谦约退让,公之常节,终不可听。忠臣之节亦宜自屈,而伸主上之义。宜遣大司徒、大司空持节承制诏公亟入视事,诏尚书勿复受公之让奏。”奏可” - 事情上报之后,太师光和其他官员都认为王莽的赏赐不足以表达其功绩。他们建议王莽谦虚退让,这是其一贯的作风,因此不能接受。忠臣应该自我委屈,来帮助君主实现目标。所以应该派遣大司徒、大司空带皇帝的符节直接命令安汉公迅速回京处理政事,并要求尚书不要再接受他的辞让奏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