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奏言:“昔周公摄政七年,制度乃定。今安汉公辅政四年,营作二旬,大功毕成,宜升宰衡位在诸侯王上。”诏曰:“可。”仍令议九锡之法。
莽奏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又奏毁孝宣皇考庙勿修;罢南陵、云陵为县。奏可。
莽自以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使献地愿内属。宪等奏言:“羌豪良愿等种可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皆予汉民;自居险阻处为籓蔽。问良愿降意,对曰:‘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长丈馀,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皇来仪,神爵降集。从四岁以来,羌人无所疾苦,故思乐内属。’宜以时处业,置属国领护。”事下莽,莽复奏:“今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请受良愿等所献地为西海郡。分天下为十二州,应古制。”奏可。冬,置西海郡。又增法五十条,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万数,民始怨矣。
资治通鉴 · 卷三十六 · 汉纪二十八群臣上书:“昔日周公摄政七年,制度才确立。现今安汉公辅政四年,营建二旬,大功告成,应升为宰衡,地位在诸侯王之上。”皇上同意,并令他们讨论九锡之法。
王莽上奏尊奉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又上奏建议拆除孝宣皇考庙,不再修建。废除南陵、云陵为县。皇帝下诏:“可以。”
王莽自认为能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抚黄支,只有西方尚未成功,于是派遣中郎将平宪等人多携带金帛,诱使塞外羌人献地内附。平宪等上奏说:“羌酋良愿等种可有一万二千人,愿意成为汉朝的臣属,献出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都交给汉人耕种;自己占据险要处所,作为藩蔽。询问良愿降意,回答说:‘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仁厚,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有的禾一丈长,有的一粒三米,有的不种植自然生长,有的蚕茧不煮自成;甘露从天下降临,醴泉从地里涌出;凤凰来仪,神爵降落。从四年以来,羌人没有疾病痛苦,所以想到乐意内附。’应适时处置,设立属国领护。”皇上将此事交由王莽处理,王莽再次上奏:“现在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请接受良愿等人献上的地盘为西海郡。分天下为十二州,应合古代制度。”皇上批准。冬天,设置西海郡。又增加法令五十条,触犯者被徙往西海。迁徙的人数以万计,百姓开始怨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