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高庙于洛阳,四时合祀高祖、太宗、世宗;建社稷于宗庙之右;立郊兆于城南。

长安城中粮尽,赤眉收载珍宝,大纵火烧宫室、市里,恣行杀掠,长安城中无复人行;乃引兵而西,众号百万,自南山转掠城邑,遂入安定、北地。邓禹引兵南至长安,军昆明池,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送诣洛阳;因巡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

真定王杨造谶记曰:“赤九之后,瘿杨为主。”杨病瘿,欲以惑众;与绵曼贼交通。帝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之,杨闭城门不内。帝复遣前将军耿纯持节行幽、冀,所过劳慰王、侯,密敕收杨。纯至真定,止传舍,邀杨相见。纯,真定宗室之出也,故杨不以为疑,且自恃众强,而纯意安静,即从官属诣之;杨兄弟并将轻兵在门外。杨入,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皆入,乃闭阁,悉诛之,因勒兵而出。真定震怖,无敢动者。帝怜杨谋未发而诛,复封其子为真定王。

资治通鉴·卷四十·汉纪三十二(胡三省注)
从赤眉之乱到长安城恢复,见证历史沧桑变化

  1. 赤眉起事与长安陷落
  • 赤眉起义爆发: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在长安城东边发动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
  • 长安城陷落:起义军迅速壮大,攻陷长安,建立政权,但随后陷入混乱,导致城内粮食和物资短缺。
  1. 长安城中危机四伏
  • 赤眉纵火焚烧宫室:赤眉士兵放火烧毁了长安城的宫殿和市场,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恐慌。
  • 长安城中无行人:由于战争和火灾影响,长安城内人迹罕至,社会秩序崩溃。
  1. 邓禹西征与真定王杨之谋
  • 邓禹南征长安:邓禹率军南下长安,试图平定乱局。
  • 真定王杨造谶记:真定王杨制造谶记预言赤眉将灭,并企图通过神秘手段控制朝政。
  1. 陈副、邓隆征讨赤眉
  • 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出征:朝廷派遣陈副和邓隆率领军队前往征讨赤眉军。
  • 杨不开门拒内援:真定王杨紧闭城门不接纳援军,显示其对朝廷命令的无视,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1. 耿纯征伐真定王杨
  • 前将军耿纯持节行幽冀:耿纯作为前将军,奉命巡视幽州和冀州地区,加强地方防御。
  • 真定王杨被诛杀:耿纯到达真定时,直接拘捕并处决了真定王杨及其兄弟,震慑了叛军势力。
  1. 真定王杨之死引发连锁反应
  • 真定震怖无人敢动:真定王杨被杀后,当地百姓极度恐慌,无人敢抵抗征讨的军队。
  • 帝怜杨谋未发而诛:皇帝怜悯真定王杨虽有反叛之意但并未实施行动,便下令将其诛杀。
  1. 真定王复封与家族结局
  • 帝复封其子为真定王: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令复封真定王杨的儿子为王,以保持地方稳定。
  • 杨家族全被诛:此次事件中,真定王杨及其所有族人都被彻底消灭,消除了潜在的威胁。
  1. 历史反思与教训
  • 分析叛乱原因及治理策略:通过对此次事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理策略。
  • 借鉴历史经验指导现实:从历史角度汲取智慧,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强调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和稳定性的必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