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张衡亦上疏言:“前年京师地震土裂。裂者,威分;震者,民扰也。窃惧圣思厌倦,制不专己,恩不忍割,与众共威。威不可分,德不可共。愿陛下思惟所以稽古率旧,勿使刑德八柄不由天子,然后神望允塞,灾消不至矣。”衡又以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上疏言:“《春秋元命包》有公输班与墨翟,事见战国;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置在于汉世。又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皆虚伪之徒以要世取资,欺罔较然,莫之纠禁。且律历、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征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硃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
【注释】
- 太史令张衡:太史令,官名,掌管天文历数。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 京师地震土裂:京师,指京城长安;地震,指地震事件;土裂,指土地开裂。
- 威分:权力被分散。
- 民扰:人民受到困扰。
- 圣思厌倦:圣智思考感到疲劳。
- 制不专己:法令制度自己不能掌握。
- 恩不忍割:恩惠不忍心割舍。
- 与众共威:与众人共同享有权力。
- 威不可分:权力不可分割。
- 德不可共:德行不可以分享。
- 稽古率旧:遵循古代的法则。
- 刑德八柄:刑罚和德行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 八柄:指八种治理国家的权术或方法。
- 神望允塞:神灵的期望得到满足。
- 灾消不至:灾祸消失,不再发生。
【赏析】
张衡在这篇上疏中提到了“前年京师地震土裂”,这是对汉代末年地震频发现象的记载。他指出,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而地震的发生往往预示着某种政治动荡或社会矛盾的加剧。他担心圣智思考会因疲于应对这些自然灾害而感到厌倦,导致法令制度不能自主掌握,恩惠不忍割舍,与众人共同享有权力。这种担忧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理解和忧虑。同时,他也指出,威不可分,德不可共。希望陛下能深思历史,遵循古法,不要让刑罚和德行成为天子独享的权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谐。
张衡还提到了《图谶》一书的问题。他认为,这部书是在哀帝、平帝时期由虚伪之徒编造的,目的是为了谋取私利,欺骗民众。《图谶》的内容荒谬无稽,却遭到世人的追捧和称颂。这种现象令人痛心疾首。他强烈建议将《图谶》收藏起来,禁止其传播,以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和危害社会。这种主张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