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命马贤讨西羌,大将军商以为贤老,不如太中大夫宋汉;帝不从。汉,由之子也。贤到军,稽留不进。武都太守马融上疏曰:“今杂种诸羌转相钞盗,宜及其未并,亟遣深入,破其支党;而马贤等处处留滞。羌、胡百里望尘,千里听声,今逃匿避回,漏出其后,则必侵寇三辅,为民大害。臣愿请贤所不可,用关东兵五千,裁假部队之号,尽力率厉,埋根、行首以先吏士;三旬之中,必克破之。臣又闻吴起为将,暑不张盖,寒不披裘;今贤野次垂幕,珍肴杂遝,儿子侍妾,事与古反。臣惧贤等专守一城,言攻于西而羌出于东,且其将士将不堪命,必有高克溃叛之变也。”安定人皇甫规亦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上书言状。朝廷皆不从。
孝顺皇帝下永和六年(辛巳,公元一四一年)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二 · 汉纪四十四

初,上命马贤讨西羌,大将军商以为贤老,不如太中大夫宋汉;帝不从。

译文:
皇帝命令马贤讨伐西羌,但大将军梁商认为马贤老了,不如太中大夫宋汉;皇帝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关键词解释:

  • 资治通鉴: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自西汉到东汉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 卷五十二:指的是《资治通鉴》的第五十二卷,这是该历史书籍的一部分。
  • 汉纪四十四:指的是《资治通鉴》中的第四十四卷,记载了汉朝的一些事情。
  • 上命:皇帝的命令。
  • 马贤:这里指的是汉朝时的一位官员,被派遣去讨伐西羌。
  • 大将军梁商:这里指的是梁商将军,他是当时汉朝的一位重要将领。
  • 太中大夫宋汉:这里指的是宋朝的大夫,也是当时汉朝的一位重要官员。
  • 不从:指没有听从梁商的意见。
  • 稽留:停留、逗留。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梁商和宋汉两位官员之间的一次争论。梁商认为年长的马贤不适合去讨伐西羌,而年轻的宋汉更合适。皇帝最终没有听从梁商的意见,让马贤去执行任务。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一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决策过程中的权衡取舍。同时,也体现了梁商和宋汉两位官员的不同观点和立场,以及皇帝在决策过程中的权威和决断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